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1-07-12 07:37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遇到纠纷,不去法院在社区就能讨说法;动动手指,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难题;干部常往群众家里跑,坐到一条板凳上说话。“只进一门”,群众烦心事及时就地化解——武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各部门齐出力,让群众少跑腿。

“只进一门”就能化纠纷

近日,一封感谢信送到汉阳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特邀调解员尹文姣手中。这封感谢信出自孟先生之手,他与一电器销售公司产品质量责任纠纷一案,在尹文姣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和解。

总面积57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综治中心为主体,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管理等4个平台,于5月31日正式运营。

这种“集装箱”式市域社会治理平台,把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的功能全部融合进来,整合行政、司法和社会资源,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实现多调对接;将公共法律服务,医疗损害、劳动争议、公证调解、律师调解、行政复议等功能纳入,实现多功能汇聚。

以前各类调解分散各地,群众咨询、调解、起诉、公证等要跑多处,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也不及时,现在群众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中心试运行以来,收到各类调解案件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0%。武汉重点打造“集装箱”“工具箱”式综合型、多功能、系统性、便捷化、高效率的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多调对接,多能汇聚,真正实现将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在基层。

“足不出户”网上解难题

“小区停车损坏如何与物业协商?”近日,居民张女士在家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在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法指针”)平台上“下了一单”,5分钟后,社区律师陈菲一对一解答了该问题,并对如何处理提出建议。

2020年12月31日,武汉特色线上调解品牌“法指针”系统上线,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申请调解。

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居民在家中就能以“下单”的形式提出,社区律师一对一回答;如果社区律师因故没有及时回应,点击“律师服务团队”,3000余名律师在线解答,15分钟之内就能得到响应。

发生纠纷需要调解,点击“我要调解”,提出调解申请,系统第一时间推送给社区书记。社区将及时听取当事人诉求,组建调处专班,搭建沟通平台。

武汉市上线“法指针”系统,旨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借助科技化、智能化手段,解决社区(村)工作者、律师、居(村)民时空不一致、不匹配问题,让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社区(村),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一。

“干部下访”上门解心结

今年以来,武汉建立区信访局、街道(乡镇)定期到社区(村)巡回接访制度。各区通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问题找上门为主动找问题,把信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一大批群众操心事、烦恼事、揪心事得到及时就地化解。

一年多来,因卷入一起诈骗案中,被骗的赵女士(化名)一度情绪低落,硚口区工作专班密切关注她的情况。7月8日,因了解到赵女士情绪不好,专班人员周岱和同事立即赶到她家。

将米、油、奶等慰问品递到赵女士手中后,周岱和赵女士促膝交流,告知她这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做傻事。

但赵女士还是觉得就算钱追回来也还不清欠款,周岱让她拿出账本,帮她逐条梳理债务,分析部分借款存在的法律问题,理出一份详细的还款计划表。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开导,赵女士的情绪逐渐平静,周岱的分析让她一下有了信心。

“他们脑子里那根皮筋绷得太紧了,我们要经常过来帮他们松一松。”周岱说,“干部下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疏解了群众怨气,能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区各部门推动创新,务实担当,探索总结了“五自工程”、“法指针”平台、“三方联动”、“1314”工作法、“一街一品”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一批鲜活经验做法,加大了对综治中心、一体化指挥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6月,市委平安武汉建设领导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组组织对313项具体任务进行了再分类、再评估。相较于3月份,又有12项工作任务实现完成销号,目前待完成项目仅剩20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