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3-01-29 09:11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1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

1月28日,人福医药研发大楼。200多个在研项目火热攻关,一批年轻科研力量潜心钻研,他们已连续三年问世三款国家一类新药。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3000多名“3551”创新人才扎下深根,与全球创新产业链同频共振。

武汉理工大学赵云良教授带领一批学生潜心矿物加工领域,把学术成果从纸上搬到戈壁滩、矿场和实验室,让技术创新服务于国计民生。

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离不开浓厚的创新文化。从重点实验室到企业研发中心,从创新创业大赛赛场到院士讲堂,在武汉,创新场景越来越多,创新氛围浓烈而厚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文化已根植于这座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基因中。

鼓励创新土壤更厚实

人才贷到500万元“人才贷”

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展示的装有北斗系统的智能驾驶模拟器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培育创新文化,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武汉,创新是武汉阔步前进路上越来越明亮的一抹底色。

1个多月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导刘宗豪团队凭借“面向消费电源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在2022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青桐赛段比赛中获得“光谷创业英雄帖”,将入驻光谷享受相关创业政策支持。

“3551”是东湖高新区在人才工作上的一次创新尝试,且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国际化引才名片。如今,超过3000名通过3551创业大赛崭露头角的创新人才在光谷扎根,以全球视野谋创新。

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在武汉正加速形成。企业在发展、创新的路上遇到阻碍,城市有支持创新的土壤和机制,创新的力量更加集聚。

前不久,风脉能源董事长叶毅成功获得一家银行的500万元贷款,成为该银行发放的首笔“3551人才贷”。风脉能源是一家新能源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知名企业,近年来投资、建设的集中式风电、农光互补电站、分布式电站及储能电站项目遍布全国多个省市,管理总装机容量超过10GW的新能源资产。

叶毅说:“从国外回到武汉创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和鼓舞,这也是武汉蓬勃向上、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真实而有力的写照。”

聚焦到产业上,勇于创新的故事在武汉遍地开花。在东湖高新区“北斗大厦”,依迅北斗、梦芯科技、立得空间、湖北地信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抱团取暖”,成为武汉北斗产业的中坚力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我国自行研制,被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系统服务能力迈入世界一流行列。而武汉的北斗产业发展,此前已开启多年。

“北斗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应用,不仅要让北斗在特种装备、汽车前装等领域发光发亮,还要让‘北斗+’‘智能+位置服务’成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与农业装备的刚需。”依迅北斗董事长付诚带领团队近20年追逐,打造北斗+时空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从硬件到软件,都是我们自主研发。”武汉导航院总经理秦镜介绍,目前已在湖北建成90多个北斗基准站,为测量测绘、智慧交通等定位终端播发高精度差分数据服务。

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在刘经南、李德仁等院士领衔下,武汉聚集了大批北斗行业国际化专家团队,相继出台了10余项北斗系统国际标准,研发出国内首款40纳米北斗智能芯片,正努力让武汉北斗产业加速向千亿级迈进。

一代又一代北斗从业者,在武汉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披荆斩棘,助力中国北斗勇攀高峰、星耀全球。

甘坐冷板凳谋创新

从立项到上市历经21载

人福普克药业的无菌生产车间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连续三年,每年都有国家一类新药获批,在全国屈指可数。这是发生在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的创新故事。

去年9月,人福医药自研的一类中药创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获批上市。人福医药总工程师李莉娥说,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人福医药逐渐迎来创新药收获期。

“做创新药很难,要有定力。”李莉娥介绍,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项目于2001年开始立项研究,经过系统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和药理毒理研究后,于2007年成功获得临床批件,连续三期的临床试验后,于去年6月申请上市,“从立项到申请上市历经21年,历经诸多技术障碍”。

新药研发,必须敢于坐冷板凳,百折不挠才有成功的可能。

人福医药研发的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从广金钱草中提取得到的总黄酮类成分,可用于输尿管结石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症患者的治疗。

“中药一类新药的获批极大地提振了团队的信心,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李莉娥介绍,该产品共提交49件专利申请,从活性成分、制备工艺、制剂、质量标准、设备改进等领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专利保护网。

人福医药共有在研产品200多个,在研1类新药20多个,2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同时,新药研发后劲十足:2021年,集团研究院新立项项目41个,创新药在临床阶段项目9个。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

同样甘愿埋头坐“冷板凳”十余载的,还有年仅35岁的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赵云良。目前,他主要从事矿物功能材料、盐湖战略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80多篇SCI论文。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被称为“生命禁区”,但却是我国最大含钾硫酸盐型卤水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钾肥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被称为中国钾盐钾肥工业的“脊梁”。

2016年,赵云良带着课题组的学生勇闯这片荒无人烟之地,阶段性地破解了钾钠分离的世界性难题。他独创的分离工艺技术实现了工业应用,不仅可稳定实现药剂用量降低36%以上,资源利用率提高16%以上,使硫酸钾产量明显提升。2022年,他的这项技术获得中国化工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最近几年,赵云良潜心钻研锂资源。我国锂资源80%以上来源于盐湖卤水,存在锂镁比高、分离难、自主供应形势严峻等问题,膜分离是盐湖提锂的主流路线之一。然而,关键膜材料长期被某些国家垄断,成为制约我国锂资源安全发展的关键难题。

2019年,赵云良敏锐地发现,利用蒙脱石天然水化膨胀特性,能将其天然二维纳米片层剥开,把它组装成锂镁分离的薄膜材料,用于盐湖提锂项目。通过新课题研发攻关,他不仅赋予了蒙脱石新的功能属性,成功构筑了凝胶吸附剂、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等系列高性能蒙脱石功能材料,还提取了锂这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

“做矿物加工科研最难的不只是科学本身,还要静得下心,守住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深耕下去就会有所收获。”赵云良说,不仅要注重原始创新,更要有技术创新,让科研成果成为产品,服务生产生活。

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15年追上国际头部企业

锐科激光生产车间,身着防尘服的员工在精心操作设备生产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去年,科技部点名光谷:光电子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

武汉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连续多年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这里也是我国激光产业重要发源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是全球激光服务链、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目标是到2025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6000亿元,打造世界一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光电子产业已成为武汉乃至中国的科技名片。毫无疑问,谈及光谷,光电子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话题背后,是一个个创新创业的故事。

2022年4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扎根于光谷的锐科激光,已基本追平国外头部激光器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此时,距离这家企业于国外垄断中白手起家只有15年。

“那时候公司没几个人,我们白天一起做实验,晚上就睡在公司,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锐科激光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杰2007年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锐科激光,与这家企业一起奋斗成长。他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是我们的生命力,必须往前跑,否则就会被赶超或淘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0年8月,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以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

如今,武汉已成立6家院士科普工作室,除了陈孝平健康科普工作室外,另5家是:2021年4月,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成立;2021年5月,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成立;2021年6月,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成立;2022年6月,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成立,丁汉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成立。

两年来,6家院士科普工作室共吸纳院士21名,专家团队成员552名。院士们共主讲科普报告24场,累计惠及民众数亿人次。

“武汉在国内首创‘院士科普工作室’模式,意义深远。”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说,院士有力量凝聚起更多科学家的群体智慧,拥有打造科普高地的绝对优势。

在这里成就未来

创业大赛奖金池跃至亿级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2022年初,第六届“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光谷举行。大赛总奖金池从千万级跃升至亿级,给予最高100万元大赛奖金。由于首次采用“揭榜竞赛”机制,6个人才团队的创业项目赢得龙头企业青睐,成功揭榜,两个团队在颁奖仪式现场与企业达成签约。

打造“以赛引才”新平台,集创业项目筛选、辅导培训、资助奖励、孵化服务、市场对接于一体,2015年以来,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累计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个项目报名参赛。一个个项目来到武汉,并逐梦、圆梦武汉。

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引芯)董事长孙雷蒙,便是其中之一。这个1989年出生的武汉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从海外学成归国,孙雷蒙回到了喻家山,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并创办华引芯。2018年底,他携“高端光源芯片和Micro-LED芯片”项目参加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斩获一等奖。

如今,华引芯已成为光谷最受瞩目的新创企业之一,先后获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湖北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广受资本市场青睐,至今已完成多轮累计数亿元的融资。

华引芯位于光谷最著名的地标建筑——“马蹄莲”建筑的主楼G6栋,这座大楼聚集着50多家不同领域创新创业公司,在这里从事创新工作的博士多达上百位。

在这块肥沃的创业土壤,孙雷蒙目标明确,“持续投入,去研发最高级的产品,去更好的赛道,探究最前沿的技术,引领国产高端光源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

“在这个领域我做了一万多例手术,最大的奖我都已经得完了,我打算干点别的。”这句话出自2018年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的另一个获奖者,武汉唯柯医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柯”)的创始人、董事长尚小珂。他还是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知名医生。

尚小珂本硕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之后进入协和医院工作,在武汉工作生活了20多年。

2018年,唯柯在光谷生物城成立。同年,尚小珂携“新一代纳米涂层无铆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创业项目参加了3551创业大赛,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聚焦于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的产品革新,经过4年多的高速发展,唯柯已围绕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三个细分赛道重点布局。自主研发、生产的D-shant心房分流器,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心衰介入治疗器械,2020年4月完成了中国首例人体植入,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2021年底,唯柯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直到目前,唯柯仍是华中地区首家三类高风险心脏植入器械研发生产企业。

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大赛和国际知名的创业创新重大赛事之一。创业明星和他们的企业,从比赛的舞台上走下来,在武汉筑梦,并成就这里的未来。

编辑:谢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