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使用一种含有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微生物复合菌种,相当于把酿酒原理用在了秸秆发酵上。”27日,在蔡甸区绿农瑞益农产品废弃物处理中心,负责人陈鲜红向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有关同志介绍企业生产情况。
目前,蔡甸区探索“无废城市”建设,帮助企业规范绿色生产的同时,鼓励企业将废液进行再利用,制备成沼气送给周边居民免费使用。
蔡甸区新建绿农瑞益农产品废弃物处理中心。
处置食品残渣,夫妇俩“无意”踏入有机肥领域
陈鲜红是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她和丈夫曲向东,在秸秆发酵制作有机肥领域深耕9年多,拥有食品废弃物的环保处理方法、有机肥搅拌池、有机肥翻抛机等30项制备有机肥的专利。
2004年开始,夫妇俩帮助武汉一些大型食物加工企业处理土豆皮(渣)、茶叶渣、橙子废料等食品残渣,这些下脚料之前大多送往垃圾填埋场或交由别人堆肥。
2015年,两口子决定拉长产业链,通过和高校科研院所校企合作,用高技术手段和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来生产有机肥。
2022年,听说蔡甸区侏儒山街道东干村有一个废旧的养牛基地,属于设施农业用地;蔡甸区也需要建设一家农产品废弃物处理中心,作为蔡甸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双方一拍即合。
他们向农户收购稻草、豆梗等秸秆,解决农村秸秆难题;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解决了周边一家50万只鸡粪的粪污处理难题。
记者现场看到,一堆堆经过15—20天耗氧发酵的稻草,被翻料机不断翻动。这些稻草散出腾腾热气,略带一点酸腐又沉闷的草香。
然后,类似于谷物酿酒一样的方式,这些秸秆、食品残渣拌入复合发酵菌、生物除臭剂,进行持续20天的深度发酵,秸秆的粗纤维、木质素、木质化合物发生酶解,再经过陈化处理,以及干燥、粉碎,这些废弃物就成为有机肥料。
翻料机正在对耗氧发酵的秸秆进行翻动。
秸秆制作出来的有机肥(颗粒料)。
建设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打造国家专利高新企业
为了建设“无废城市”、改善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蔡甸区大力支持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
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高度重视,为企业快速核发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简称“环评报告”)的审批意见和《排污许可证》,成为该区首个环评、排污“两证合一”的案例。
了解到该厂区有废水产生,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建议并指导企业配置合理的发酵设施、修建污水收集沟,将污水和废液收集起来,进行沼气发酵,将沼液作为肥料供给周边农田,沼气则通过管道输送至周边村湾,供居民免费使用。
据了解,绿农瑞益公司通过与世界级食品公司的战略合作,消纳其下脚料,并大力消纳周边畜禽粪污染,破解秸秆焚烧难题,建设国家专利高新企业。
这是蔡甸区开展秸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利用的缩影,是无废城市创建的范例,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助企的典型事例。
编辑: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