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打年货排长队,就好这口武汉老味道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3-01-12 10:00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10日凌晨6时许,集贤二路的老街巷里,“年货特派员”程女士带着家庭微信群里滚动的“指令”,顺口溜一般地向老字号腊味店的售货员下单。她一口气买了13大袋腊味年货。

阳光明媚的上午,家住鄂州的表姐弟6人,组团到欢乐谷撒欢儿。在武汉读大学的小邹感慨:“从鄂州到欢乐谷,比到学校还快呢!”这一趟后,他还在读高中的弟弟决定:“以后也来武汉上大学!”

悠闲的午后,在开业不久的武汉中心书城,大学生彭博开车带着父母来“打卡”。“小时候,父母总是牵着我的手带我去新华书店。如今,我长大了,我要陪着他们一起读书。”

市集上满载而归的夫妻、乐园里肆意奔跑的少年、书城里的孩子们沉浸在书的海洋……在武汉,每时每刻都有充满力量和温暖的故事在悄悄发生。

把家乡味邮给四海亲人

“我家里就好这一口武汉老味道”

接近年关,不少市民出门购置年货。

清晨8时,硚口区集贤二路,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热气升腾。

走进这里,眼睛很难不被整条巷子挂起的一排排腊货吸引,金黄的腊鱼干,飘香的腊肉、香肠、板鸭,在阳光反射下,光彩油亮。

热气从这里的腊味档口升起——小哥揭开锅盖,刚蒸好的香肠散发出扑鼻而来的香味,瞬间将年味拉满。

在开了20多年的老字号“甚美王牌香肠”前,拖着小车置办年货的居民蜂拥而来。成品销售区一字排开6个销售口,每一队都接龙5米开外,最右侧档口,被一名“团购大户”包圆了,驻足“下单”已有20余分钟。

“广式40斤、椒盐30斤,再装50斤鸡翅……给我拿13个大袋子。”好不容易排到了售货员跟前,市民程女士如同说顺口溜一般地下了单。

只见售卖员一边动作迅速地剪开成串的腊肠、一边称重分装打包询问:“这份腊肠5斤,鸡翅3斤够不够?”“再来点儿,我家里就好这一口武汉老味道,吃十几年了。”

程女士与集贤二路的故事,已这样重复发生了十几年。

住在崇仁路、离集贤里最近的程女士是家族的“年货特派员”。每年临近年关,家族群就发来消息:“今年又要辛苦小妹了,吃到武汉滴香肠、肉圆子、珍珠圆子,这个年才够味。”

13大袋满满当当的腊味年货,全部打包完毕,程女士和老公分两趟才全部提上了车,接着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站买肉圆子。

这样的大采购,她一买就是十多年。在武汉的亲人,她开车送上门;在河南、海南等其他城市的小姨、舅舅,当天快递寄给他们。

“舌尖上的乡愁,就是那一口家乡味。天南地北的家人,年夜饭同吃一道菜,也是一种‘团圆’。”她说。

65岁的李桂珍奶奶,早上8时不到,就和邻居一起坐公交从光谷赶来了。

“香肠很好吃,每年都买,买得早了,怕年没过完就吃完了。”40多年前她来到武汉插队,后来成家定居在这儿,入乡随俗贪恋上了荆楚美味,也爱上了这座城市,他乡成了故乡。

在市民排队买香肠腊味时,一旁小姐姐举着手机,镜头里直播大家的“抢购盛况”,一边娴熟地介绍商品。2021年,这家老字号店铺在抖音上线了网店,直播带货将武汉味道销往五湖四海,在外的武汉人云上下单,尝一口“家乡味”。

“江汉路Happy站台见”是接头暗号

“来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氛围!”

Happy站台重新开业后,很多武汉人相约重游。图为市民在Happy站台逛街。

20时许,城市入夜,江汉路步行街灯火通明。

27岁的常勇夫站在Happy站台入口处等人,手机没电关机了,他却一点不见着急。10分钟后,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姚羽翔来到人潮拥挤的门口,四处张望几秒后,迅速找到了几乎被人群“湮没”的常勇夫。

这一次,是他们的“接头暗号”起了作用。

常勇夫和姚羽翔是初中同学,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Happy站台见”是同学间独特的“接头暗号”,大家总是提前约好时间在这里碰头。

上个月底,听闻历经4个月修整的Happy站台要重新开业,他俩就约定好了这趟故地重游之行。

在零花钱不多的时光里,物美价廉,还集齐了美食店、电玩城、小商品店、服装店的Happy站台,就成了他们在假期必来的地方。如今,对于再来这里的原因,姚羽翔笑着解释道:“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氛围!”

美食城在负一楼,随着人流下电梯,两人一边到处打量一边斗嘴。“门口的招牌变了,以前只有Happy站台,没有美食购物广场这几个字”“你记错了,明明跟以前一模一样!”“感觉门口的通道变宽了”“没有,换了瓷砖显宽!”……两人放眼望去,冰淇淋、寿司、红油拌面、烤苕皮,每样食物的香气都让人食欲大振,但每家店门口都排满了人。

“我买烤鸭脖,你去买章鱼小丸子。”姚羽翔当即给自己和常勇夫分配了任务,两人重拾默契,火速分开奔向目标,姚羽翔跑过两位慢慢踱步的情侣,成了烤鸭脖店第十一位排队的顾客。

鸭脖店的员工吴文俊从上午10时一直忙到现在,卖出了300多根烤鸭脖。“现在还不算生意最好的时候,周末的时候卖出700多根不是问题。”重新开业后美食城的人流量一天天增加,大家的生意都慢慢好了起来。

排队买红油拌面的人比买烤鸭脖的还多,兰天琪和郭江敏两闺密站在队伍中等候,她俩今天专程从盘龙城坐了12站地铁过来玩。“这里变化很大,干净整洁了很多,但仔细一看又好像没变。”

两人从前最喜欢吃的烤鸡翅还在,电玩城门口的椅子还在,身边的朋友也还在。

郭江敏觉得,除了烤鸡翅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没吃到,今晚一切都很开心。“留个小小的遗憾,下次再补全也挺好的,反正现在坐地铁到哪里都方便。”她们约定好,手挽着手向地铁站走去。

深夜11时,长江日报记者离开江汉路步行街时看到,五彩霓虹的映照下,热气仍在升腾。

武汉大学生带表姐弟来汉畅游

“从鄂州到欢乐谷,比从学校过来还快”

武汉欢乐谷大鱼奇境灯光节。

上午11时许,置身武汉欢乐谷欢乐时光区域,尖叫声、笑声、动感的音乐声,一阵又一阵地冲击耳膜。

其中,不少声浪来自小邹和他的表姐弟们。小邹是鄂州人,在武汉一所大学念大三。在鄂州的表姐弟们都没来过欢乐谷,趁着假期,他们一大早把爸妈从床上拽起来,开车送他们往武汉赶。

尽情摇曳的大摆锤、勇敢者最爱的跳楼机、刺激的过山车和经典的旋转木马……一上午,姐弟6人挨个打卡了四五个项目。6人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他们开车走武鄂高速,不到1小时就到了。”在光谷某大学念大三的老大小邹说,“比从我学校过来还快呢!”

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蓝图已经展开,小邹有切实体会——住在鄂州,来武汉玩、上学越来越便利。“这次玩完回去,还在读高中的弟弟决定,也要来武汉读大学。”

趣野营地亲子区则是另一幅景象,这里满是遛娃的一家子,孩子们绕着草坪嬉戏打闹,家长们坐在一旁笑。

37岁的俞先生看着身边荡秋千的妻子和儿子,眼里满是幸福。“很幸运,10年前陪我去欢乐谷的那个姑娘如今还在我身旁。”

俞先生和妻子都是武汉人,两人相恋16年,第一次去主题乐园还是在上海,2012年武汉也有了主题乐园,开业第一年他们就办了双人年卡。

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后,两人升级成了亲子年卡。

“这么多年,欢乐谷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瞬间。”年轻时两人工作上遇到困难,来坐个过山车,在肆意大喊后,压力和愁闷就能一扫而空;情人节,他们在流光溢彩的灯海约会相拥,留下甜蜜回忆;有了孩子后,陪宝宝到欢乐谷成为他们家庭日的高票活动,看到儿子纯真可爱的笑脸就是他们生活的快乐。

73岁老人成为滑雪场常客

“在滑雪场里,我心还年轻着”

武商梦时代室内滑雪场,不少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

从热力四射的欢乐谷,来到武商梦时代室内滑雪场。

“以前想滑雪还要等季节,要坐大巴、坐高铁到市外去,等得我心里发痒,现在骑个车到梦时代来,我一年四季都能滑雪!”73岁的退休市民冷冰,滑雪已经3年了。

10日一早,他迫不及待地收拾好滑雪装备,骑上电动车从位于水果湖的家中出发,15分钟左右就到了武商梦时代的室内滑雪场。

“一进到雪场,那股子冷冽清新的空气让我心醉,方向、速度全由自己掌控,自由而振奋。就像孩童时代,放学后瞒着大人偷偷到结冰的湖面去滑冰,一圈一圈。现在人老了,但在滑雪场里我心还年轻着!”

这3年,冷冰把省内各大滑雪场跑了个遍。去年11月,他在“雪友群”里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华中首家城市中心室内滑雪场即将开业。”“我当时高兴极了,恨不得提着装备就去体验。”

开业当天,冷冰就和“雪友们”一起买了门票,在场子里滑了好几个小时都不舍得走,体验后他们立刻充值了年卡。

1月以来,冷冰几乎每天都会过来滑雪,滑了几轮下来,冷冰布满皱纹的脸颊变得红扑扑的,额头也渗出了汗珠,但眼睛却还直勾勾地盯着雪场。

在外地读大学的滑雪爱好者胡泽霖最近放假回到武汉,趁着放寒假,他特意驱车带着父亲一起来“打卡”室内滑雪场。“小时候我爸就经常带着我到处滑雪,学双板开始入门,没少摔跟头,摔着摔着还和滑雪这项运动摔出感情了。”胡泽霖笑着说。

这次滑雪场开到了自己家门口,胡泽霖决定带着老爸一起“系统升级”,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父子俩认真学习单板滑雪技巧,“我和我爸较着劲呢,看谁先学会!”

说话间售票窗口排起了长队,人群里说说笑笑,“我肯定第一个滑下去,赌不赌?”“爸爸你会保护我吧?”“我想先去‘童话雪王国’玩可以吗?”七八岁的孩子跟在父母后头,目光里有好奇、有胆怯,但更多的是兴奋。

逛书店成为这家人的日常

“陪父母逛中心书城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市民在武汉中心书城选购图书。

武汉中心书城在江汉区新华路上,距离白欧的家步行只需要10分钟。白欧11日又带着8岁的儿子板栗到这里读书了,这是这周的第三次。

上个月31日,书城开业那天,白鸥第一次带着孩子过来体验,就被它温暖的氛围、简约的装修、庞大的面积和丰富的图书种类所吸引。这里迅速成了母子俩每日必打卡的地方。

书城大厅里,一位爷爷把闹着要看动画片的小孙子抱在怀里,掏出随身携带的老花镜,指着书上的内容一行行讲给孙儿听。一旁结伴前来看书的几名初中生不时耳语,在写着“青春文学”字样的书架停留了许久。抬眼望去,每个“书堆”旁都有市民驻足翻阅书籍。

像往常一样,白鸥和板栗上4楼,在窗边的阅读区找了个位置,阳光洒在木质的桌椅上,显得格外温暖。两人端坐着,各自捧着一本书。

板栗最近迷上了恐龙,一本《科学漫画——恐龙卷》他读得津津有味,白欧则选了一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开始精读,每半小时他们还会交换阅读。

“阅读是我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白欧自己从小就很喜欢看书,一直保持着每日阅读的习惯。“人生所有困惑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看过的书越多,心会越平静。”

从板栗3岁起,白鸥每天都会带他做亲子阅读,《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板栗读完的第一本绘本,这本十几页的书,他花了一周左右才读完。现在,板栗已经可以在2个小时之内读完一本文字为主的科普书籍了。

他们起初是在家里阅读,后来板栗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白鸥开始尝试带他到书城看书,经常一待就是一下午。“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就是武汉中心书城,这里有大面积的落地窗,阳光透进来后整个空间都很明亮。”

在这里,有家长带着孩子来阅读,也有孩子带着家长来阅读。

听闻华中地区最大的书城坐落在了武汉,大学生彭博趁着假期,叫上父母一起,从光谷开车过来“打卡”武汉中心书城。

“现在武汉的书店、阅读空间越来越多,环境也愈发好。”彭父从一楼逛到四楼,脚步轻轻,手不时轻轻地从精美的书页上抚过。

看着父母欣喜的神情,彭博说,自己以后一有时间,就会带着爸妈来书店读书。

“就像小时候父母经常牵着我的手逛书店,那时候爸爸更爱看哲学、历史类的书,一到图书馆就一头扎进书架里,而妈妈总是陪着我看一些儿童读物。”彭博说,一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刻,是他最感到幸福的时刻。

编辑:宗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