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雨天出行难题,景阳北路变身会呼吸的海绵路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01 21:44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以前下大雨,这条路积水能淹到脚踝,现在下雨鞋底都不湿!”8月1日上午,绿茵仁居小区居民叶露踩着新铺的透水砖,笑着对记者说。一场持续半年的城市更新工程,让困扰居民十余年的“积水路”不再闹心。

修整后的景阳北路干净敞亮。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摄

记者了解到,这条刚完成“改头换面”的“积水路”名为“景阳北路”(球场路—澳门路段),全长438米,为双向两车道城市支路。虽是支路,却承载着周边绿茵仁居、中海澳门家园等585户居民及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师生的日常出行。改造前,每逢雨季,人行道积水、湿滑、泥泞等问题频发,群众反映强烈。

叶露站在她家四楼阳台上,正好可以清楚地看到楼下景阳北路施工情况,“之前,我们天天站在这看进度,终于盼到修通了,现在的路面像会喝水一样,暴雨过后半小时就干了,出门可方便了!”

修整后的景阳北路干净敞亮。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摄

“我们通过生态透水铺装技术,打造了一条‘会呼吸’的海绵路。”项目施工负责人马俊介绍,这条道路经过“海绵城市”系统性改造后实现了三大转变:通过透水铺装技术彻底解决积水顽疾,人行道采用高强度透水砖,雨水可迅速下渗,即使暴雨过后,路面也能快速恢复干爽;运用多孔结构材料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透水砖内多孔结构形成“天然空调”效应,能让水分缓慢蒸发,带走热量,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借助透水结构拦截初雨污染物,透水砖化身“道路净水器”,有效拦截初雨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使进入市政管网的雨水得到初步净化。

修整后的景阳北路干净敞亮。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摄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坚持“开门搞教育”,通过“局长走流程”、意见箱等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将景阳北路改造纳入澳门金角片城市更新项目,列为助企惠民重点实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团队多次调整方案,确保每个环节都经得起雨水检验。

“这次改造不是简单地修路,而是用‘绣花功夫’解决民生痛点。”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江岸区住更局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理念与市政工程的深度融合,通过落地一批海绵化民生项目,助力片区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韧性。

编辑:宗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