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门,除了防暑降温,对抗紫外线伤害也是刚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易颖教授团队研发出了一款小装备——微型便携式紫外线剂量计。这款像小徽章或手环一样的仪器,能像“计算器”一样,精准累计你收到的紫外线总量,实时预警强度,成为你日常防晒或职业防护的智能助手。对于建筑工人、导游等需长期户外工作的人群,以及关注皮肤的人们,这都是个贴心的东西。
【研发者说】
讲述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智能传感系统实验室负责人易颖教授
我们的紫外线剂量计原理很直观:当你打开它,会看到里面主要有两个核心部件——一个特制的试纸和一个微型传感器。只要将剂量计暴露在阳光或室内用的紫外灯下,这仪器里的试纸会“吸收”并记录紫外线剂量,与此同时,传感器则立刻将这个剂量转化为清晰、易读的信号显示出来。这样,我就能让你实时了解到所外的紫外强度了。
市面上传统的紫外线监测设备往往体积很大、价格贵,且功能复杂,需要多个部件协同工作。它们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一旦紫外线消失,读数也会归零。谁要想持续监测,就得不断地重复测,这样一来成本就更高了。
而我们最大的突破在于,我们的试纸能把接收到的紫外线一点点加起来,实现累积剂量记录,并能立刻在传感器上同步显示出来。重要的是,数据不会消失,读数方式简单又直接。
传统紫外线试纸,比如变色卡,颜色变化只能当时看,一旦你换个环境或者稍过片刻,颜色就变回去了,根本没法记录累积剂量。
针对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研究,我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电子试纸及其配套的微型传感器。其中的关键材料是一种成本很低的高分子薄膜,我们称之为试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传感器显示的信号变化和接收到的紫外线总量完全成正比。这让我们实现的读数非常简便,并且灵敏度极高,完全能满足日常检测和精准检测需求。
根据我们掌握的相关国家标准,不同职业工种接触紫外线的安全限值是不同的。像建筑工人、导游、医护人员、高空作业者等经常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群,他们就更有必要了解关注自己的紫外线暴露量。
除了个人防晒,这个小仪器还能用在其他领域。例如,建筑材料长期晒在太阳下容易老化,通过监测材料吸收的紫外线总量,工程师就能判断它的老化程度。
价格低也是它的一大优势。每次检测成本只要大约1毛钱,整个检测装置成本也不到10元钱。这么便宜,让它有潜力走进千家万户和各种工作场所。
【大众点评】
讲述人:试用者张冠羽
7月29日中午,烈日当空,我戴着剂量计在户外活动大约15分钟,剂量计上清晰地显示:紫外线照射量超过了安全值,紫外线强度3200微瓦特每平方厘米(μW/cm²)。我还注意到,屏幕上不仅提供了数字值,还配有曲线图,这能让我直观地看到紫外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的瞬时变化趋势。
户外紫外线300μW/cm²就超过防晒阈值了。这个数据提醒我,当时确实不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紫外线看不见摸不着,适量有益,过量则有害,会晒伤皮肤甚至加速老化。对我身边的女性朋友们来说,防晒不只是为了美白。紫外线中的UVA(长波紫外线)能深入皮肤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导致皮肤松弛长皱纹;同时也会刺激黑色素。所以,日常生活中佩戴这个剂量计,能量化紫外线强度,直观提醒我做好防护,对皮肤健康管理很有帮助。
值班编辑:冯瀚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