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全球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中国,其负担更是持续攀升。医生推荐4个生活习惯,帮你“稳”住血压,一起来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2021—2022年患病率为31.6%,与2012—2015年相比,增加了8.4%。
降血压多吃这些食物
防治高血压的饮食,主要由水果、蔬菜、全麦谷物以及鸡肉、鱼肉和豆类等组成。
足量蔬菜、水果
绿色叶菜中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推荐小白菜、油菜、菠菜、蘑菇等。
建议选择富含钾,但同时热量较低的水果,如香蕉、橙子和哈密瓜,每天摄入200~350克。
全谷物
适当减少精白米面的量,逐渐用全谷物来替代,如荞麦、燕麦、小米、糙米及玉米等。
薯类可作为高血压人群的主食,其钾含量远超过其他主食,每天蒸制食用50~100克,山药、芋头、马铃薯等可替换食用。
脱脂或低脂奶制品
奶制品是降压佳品,但脂肪会增加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负担,建议选择脱脂、低脂奶制品、原味酸奶等,每天摄入300毫升即可。
禽肉、鱼肉
相对于白肉来说,红肉饱和脂肪较高,不建议多吃,每天食用50~150克即可。
鸡胸肉脂肪含量相对较少,深海鱼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帮助,建议两种肉轮换食用。
豆类及坚果
豆类不含胆固醇,能提供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坚果脂肪较高,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有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内科医生的生活降压法
正常血压应为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若静息情况下,连续3次不同时间测得的血压值,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诊断为高血压。
医生推荐4个生活习惯,帮你“稳”住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
血压缓慢升高时大部分人并没有明显感觉,因此,定期监测血压非常有必要。
18岁及以上成年人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
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家中要备有血压仪,养成在家测血压的习惯,并做好监测。
每天运动30分钟
运动可帮助控制体重,通过改善循环系统,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从而降低血压。
有研究发现,运动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降低10.71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5.77毫米汞柱。如果能坚持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心脏和血压都有积极影响。
全天吃盐不超5克
食盐中的钠会引起血压升高,当摄入的盐量超过肾脏排泄功能时,就会产生钠盐潴留,从而升高血压。
在我国,超过九成居民每天盐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5克)。建议准备一个限盐勺,并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
每晚睡够7小时
研究发现,调整了相关生活方式后,与每天睡眠7~8小时的人相比,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也是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有睡眠问题的人建议找医生调理治疗,提高睡眠质量。
编辑: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