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镜头
对准江岸的昼夜晨昏、街头巷尾
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便开始浮现
“此刻更懂你——时空对话・江岸记忆”摄影征集活动开展以来,网友们翻找旧照片、拍摄新照片,透过光影回溯与体验江岸独有的生活方式在时空之间的流转和承续。
时光荏苒,有些东西却从未曾改变,甚至历久弥新。江岸烟火日常的惬意与诗意栖居的通透从一帧帧照片里流泻而出。
截至目前,“长江头条”平台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1810.9万,6484人次在话题内分享了属于他们的“江岸美好一刻”,微博话题累计讨论量超过3700篇次。
来到江岸,可饱口福
吉庆街、蔡锷街、胜利街、苗栗路……
美食街一条接一条,让人目不暇接
要吃最正宗的豆皮
当然是去老通城
作为武汉饮食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老通城自1929年诞生以来
就以其正宗的汉味美食广受赞誉
街区里,“豆皮大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在黄石路与铭新街交汇处,新开张不久的新型饮食街区——老通城·通城印巷,打造“日咖夜酒”特色场景。
老通城·通城印巷邻近吉庆街。鲜活的武汉市井风情与都市潮流形成雅俗共享的奇妙街景。
在老通城和吉庆街吃完豆皮、炒菜,可以再前往黎黄陂路喝杯咖啡或茶水。
黎黄陂路被称为武汉咖啡第一街,是武汉咖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023年,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黎黄陂路为对象的研究获得“银鼎奖”。
黎黄陂路上,标志性建筑巴公房子则见证了万里茶道商贸的繁荣。
不少游客在巴公房子打卡拍照。长江头条记者彭年 摄 旧图:长江日报资料图片
1910年,俄国茶商巴诺夫兄弟建成巴公房子。当时武汉是万里茶道起点,中国出口茶叶占世界86%,汉口输出量占国内出口60%。该房子保护修缮和再利用项目于2023年获柏林设计奖建设类银奖。
夜幕下的黎黄陂路,街边的咖啡馆聚集了三两好友。长江头条@FUN武汉
热爱生活的人,在江岸,味蕾的享受丰盛杂糅,视野也随之广阔。
逛街至南京路与胜利街交界处
那道形同满月的圆门
大小得当的布局
典雅清丽的风格
如同一幅中国画
咸安坊标志性的月亮门。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旧图:周国献 摄
穿过月亮门
进入百年老里份咸安坊
仿佛一脚踏入百年前的时光
咸安坊是中国现代城市生活的早期样本。它中西合璧,将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融为一体。
1915年开始修建,1933年建成。1993年,这里被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实行一级保护。2007年,列入武汉市旧城风貌保护范围。2022年,咸安坊全面修缮重新开放,吸引日均约2万游客来此打卡。
咸安坊今夕对比。 新图: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旧图:周国献 摄
在这里,也是“拜访”众多名流的绝佳所在。可以“听闻”汉剧大师陈伯华的袅袅清音,“遇见”被称为“文学洛神”的萧红,重温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咸安坊创始者黄少山拒绝日本人让他主持商会的提议,卢作孚组织指挥中国版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40天内将包括223家工厂在内的大量物资迁出武汉,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保住中国民族工业命脉。
在江岸,可以漫步街头、轻啜咖啡
从容品味慢生活的悠闲
也能去奔忙、在路上
去享受快节奏的充实
大智门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1903年投入使用。它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的南端终点大型车站,也曾为亚洲最大火车站。它经车站路等延伸至长江码头,成为全国水陆联运枢纽,更是影响近代武汉发展的关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今天的大智门火车站同框。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旧图:朱长江 供图
1991年10月1日,新汉口火车站建成后,大智门火车站停用,但是新汉口火车站仍沿用大智门火车站的建筑特色。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智门火车站前的马路,路上的中国百货公司就是后来的车站路百货商场。朱长江 供图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江岸区近年不断完善路网结构,勾连大桥、隧道、地铁等形成庞大的交通网络。
江岸竹叶山晨曦,远处动车整装待发,金桥高架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穿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长江头条@余杰萍 摄
百年大智门火车站虽然退隐,但它所带来的交通便利意识,和连接沟通的力量塑造了江岸人见多识广、长袖擅舞的气质。
寸金寸土的地方
让江岸人一方面会消费会花钱
另一方面也更懂赚钱
如何让钱生钱
建设大道金腰带。江岸区委宣传部 供图
江岸两大看家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在建设大道,金融保险楼宇竞相竖起,形成扎推之势。
金融业在江岸早有源流,汉口汇丰银行大楼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汉口建造的分行大楼,开设于1866年。大楼至今还耸立在汉口沿江大道上(现为光大银行)。
汇丰银行旧址古今同框。 新图: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旧图:网络
除了百年老银行,江岸也有百年老医院。武汉中医院建于1955年,前身为建于1910年的“万国医院”。
江岸区还有百年老校。武汉市一元路小学创建于1919年,武汉市育才小学,前身为1909年汉口租界“文华书院”小学部,武汉市第六中学,最早是1903年由德国人创办的德华学堂起步,虽经岁月更迭,始终弦歌不辍。
对银行、医院、学校的投入和深耕,反映了江岸人一以贯之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更深层次生活需求托底而努力的精明和实在。
有花有树,营造绿色小景。在江岸,无论是潮流商圈,还是大大小小的公园,逛起来绿意葳蕤,让人放松。
长达16.8公里的江滩岸线,把人的视线拉得很远。过夏天,喜看蓝天白云下,江水流淌,不再担心洪水施虐。
黄昏时分的武汉渡江博物馆,光影照拂下的博物馆沉静而从容,仿佛在向你慢慢述说着城市、长江和人的故事。
企业天地1号高耸如云,是武汉长江北岸沿江第一高楼。长江头条@周杨 摄
镜头看武汉从滨江出发,借楼宇拔节,呈城市凌云之志,同时将钢筋铁骨与云卷云舒融为一体,江岸圆融大气之气质呼之欲出。
晚霞、长江、高楼、游船,拼成油画一般的夜景。长江头条@缪德杰 摄
生活在长江边,夏天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当然是玩水。网友镜头下人们在嬉水,水花四溅,仿佛要穿屏而出。向云生长,浪里撒欢,活出率性,活得尽兴。
市民在江滩戏水。长江头条@Fariy 摄
江岸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有雅俗、快慢、深浅,有蓝天白云也有慧眼热血……如果说有一种江岸生活方式,那就是怀揣着咸安坊三字所寄予的“大家顺遂平安”的希望,一路收藏和创造美好,开放而精进、智性又感性地生活下去。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