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们跳东湖吧!” 这句带着武汉味道的邀约,在八月的东湖畔掀起了一阵热浪。8月8日—10日,一年一度的“跳东湖”在东湖磨山楚城火热上演,依水而生的武汉人用自己的方式把水玩出了花样。
扎个猛子入水,花样百出好“出圈”
“3, 2, 1—— Go!” 9日下午3时,随着一声呐喊,来自南昌的“00后”小夏穿着印有“不服周”的潮T,从跳台纵身跃下。“太爽了!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刚从水里冒头的她抹了把脸上的水,笑着对岸边的朋友比“耶”。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从大一开始关注“跳东湖”,今年特意来打卡:“这种自由的感觉特别解压!”
9日下午,在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楚城,一年一度的“跳东湖”活动热闹上演。陈亮 摄
像小夏这样的年轻人,构成了今年跳水队伍的主力。岸上同样不乏各年龄层的“年轻人”,带着孩子来观战的张阿姨说:“看着年轻人又蹦又跳,我都跟着兴奋!”
据介绍,今年“跳东湖”的抢位大战堪称激烈——主办方数据显示,两天500个跳水名额开放报名仅5分钟便被一抢而空。9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跳台区域被观众和跃跃欲试的参与者围得水泄不通,台阶上站满了举着“求带跳”牌子的年轻人。“我下午2时就来了!”上海大学生小吴坐在岸边观赛,“虽然没抢到今年跳东湖的名额,但能在旁边看大家跳也超开心!”
跳完别走!岸上狂欢在继续
跳完一身清凉,东湖的狂欢才刚刚开始。今年音乐现场升级为三大舞台,37组音乐人轮番演唱,每天6小时不间断。非洲鼓的原始律动还未消散,隔壁电子舞台的音乐节奏已无缝接棒。一群刚跳完水、头发滴着水的年轻人直接冲进人群即兴摇摆,甩出的水花成了天然的灯光特效。
在市集区,来自伊朗的玛利亚正举着手机拍个不停。这位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了4年大学、即将进入武汉大学读研的姑娘,今年是第一次参与“跳东湖”。“氛围特别好!很多东西都让我很好奇。跳东湖、音乐、舞蹈,大家都在尽情释放!” 她指着涂鸦签名墙上的一行名字说,“我还在签名墙里找到了同乡人!” 玛利亚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是岸边的尊巴舞区:“音乐一响,大家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跟着跳,这种快乐很容易感染人。以后有机会,我也想跳一次东湖!”
记者现场看到,前来参与的国际面孔不少,法国留学生皮埃尔在音乐市集摊位前和素不相识的朋友分享音乐。“武汉的夏天太有活力了!” 皮埃尔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走过很多城市,但像这样把传统跳水和现代派对结合的地方,只有武汉!”
市集的热度更直观反映在消费数据上:单日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周边民宿、酒店的预订率较平日翻了一倍。“我们提前一个月订好了湖景房,就为感受这种‘跳完水直接躺平’的快乐。” 来自杭州的游客周女士笑着说,她刚在创意市集买了一枚“跳东湖”徽章,“这种有城市特色的文创比普通纪念品更有意义”。
“跳东湖”十余年,为何让人年年“上头”
从十余年前几个玩小轮车的年轻人“一时兴起”的冲动起步,到如今吸引全球目光、成为武汉夏日的文化符号,“跳东湖”的魅力密码藏在参与者的笑容里,更藏在这座城市的基因中。
“在城市中心的湖里,用最张扬的姿势跳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第二次参加“跳东湖”的蟹子开心地说。
“我小时候在东湖边长大,现在带着孩子来跳,是想让他记住东湖的温度。” 65岁的张阿姨穿着花衬衫,举着自拍杆记录外孙跳水的瞬间,“这种活动让我们更爱自己的城市”。
从单纯的跳水到融合精酿啤酒、电声乐队、露营等多元元素,“跳东湖”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今年新增的无动力水翼表演、三大舞台的Live音乐,正是活动常办常新的缩影。
据介绍,本次“跳东湖”活动由武汉文旅集团东湖文旅公司主办。“我们希望参与者不仅来跳水,更能体验音乐、艺术、美食的全链条快乐”。
“东湖是武汉的标志性自然景观,‘跳东湖’以东湖为依托,本身就与武汉文旅资源有着天然的联系。”东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跳东湖”作为武汉夏日的文化符号,与其他文旅项目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武汉丰富的文旅生态。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