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扰民问题占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的45.0%,噪声污染防治急需加强。”1月20日,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国际所所长董菲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提出建议,加大相关宣传教育、提升噪声监测能力。
市政协委员董菲。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公益性市政公园里,因市民跳广场舞、打陀螺和吹奏管乐等产生的噪声污染尤其显著,给周围居民带来极大困扰。“公园噪声管理的源头是杜绝噪声产生。”董菲建议生态环境部门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制作卡通宣传海报、组建宣讲团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噪声标准、健康危害、个人防护等内容。
“提高嗓音检测能力也十分重要。”董菲告诉记者,不少投诉案因无法鉴定为噪声而处理受阻。她建议,建立噪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源监测固定站,设立移动监测站,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为后续的噪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她表示,检测噪声的手机应用众多,生态环境部门应划定哪些应用测出的数据可作为证据使用。
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