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聚集了183种消费业态,这里是全市金融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国际人群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个生活便利、商业繁荣的区域就是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区。2023年11月,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出炉,新天地生活圈榜上有名。
7月17日,永清街道举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座谈会,挖掘探讨这个魔力“圈”的价值。
根据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印发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包含: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
永清街道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商户、社区、新就业群体代表参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座谈会。
这个“圈”生活便利:0.35平方公里聚集183种消费业态
新天地社区居民单敏见证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过程中的点滴变化。
2023年11月,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出炉,江岸区新天地生活圈榜上有名。
新天地生活圈人气旺。
近两年来,单敏明显感觉到生活越来越便捷、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她在位于武汉天地的平安金融中心点开“便民生活圈地图”手机小程序,系统自动定位新天地生活圈,将附近的餐馆、商超、电影院、健身房、宠物店、托育机构、养老机构“一网打尽”。
在单敏的印象中,武汉天地街区的高端品牌店和附近背街小巷的咖啡店、文创店一样受欢迎,既能满足市民游客的品质消费需求又能实现年轻人的文艺情怀。
她记得,去年,永清街道举办便民消费进社区活动,居民可以享受家电诊断清洗、水质检测等一系列免费服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还能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补贴。她就是在那次活动中换了新车和净水系统。
“只有了解居民的需求,我们才能够链接资源、补齐短板。”新天地社区党委副书记邓桂平介绍,社区面积只有0.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00人,还有约7000名白领日常上下班,消费需求多元化是必然的。目前,新天地生活圈的消费业态达到183种,其中就包括小修小补、义诊义检、适老化改造、托育等个性化需求。
为了增加居民的活动场地,社区将多个小区架空层改造成纳凉取暖点、健身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此外,为了促进新就业群体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天地社区还为物业保安和外卖小哥策划了一次牵手行动,倡导双方相互给予方便。
对此,美团外卖武汉天地站点的骑手蔡良开深有感触。时值盛夏,街道社区为他们送来防暑降温的物资,社区食堂也专门为快递员和外卖员开放优惠窗口。因此,每当社区发来老年人不方便取餐的需求时,他们总是义务送餐上门。
这个“圈”人气满满:夜晚写字楼灯火通明、商业街人流量不减
7月17日晚8时许,武汉天地4栋写字楼灯火通明,商业街的人流量丝毫不减,眼前这幅活力满满的景象深深触动了湖北千岁兰麦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静的心。“武汉天地片区的商业活力真的能给予人信心和希望。”
徐静告诉记者,公司入驻平安金融中心4年,她经常受邀参加永清街道组织的活动,并以此为平台获取大量客户资源。公司除了做涉农商贸业务,还承接了街道社工站代运营业务,为社区提供民生保障类服务。“不论企业大小,都能在永清街道找到发展空间。”
“得益于活跃的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武汉天地商圈也云集了大批全国首店和华中首店,商业氛围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徐静认为,通过政企紧密联动,各方都积极参与共建生活圈,整个片区的经济活力也会更加持久。
跟徐静有同感的还有网红餐饮品牌“雾山观川派四季寿司”的合伙人罗泉。在他看来,“武汉天地就是顶流!”
作为一家本土餐饮小微企业,“雾山观”可以选择的人气商圈很多,但罗泉和同学坚定地扎根武汉天地创业,就是因为他们看中这里长盛不衰的人气和丰富的潮流业态。
他说,随着片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武汉天地和附近山海关路的人气更旺了,商户经营也日趋规范,网络上市民游客对于武汉的好评度肉眼可见提高了。眼下正值暑期,大批外地游客和国际友人来他店里尝鲜。“便民生活圈提升了片区的知名度和消费能级。”
这个“圈”很吸商:是全市金融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最集中区域之一
在永清街道的核心区域武汉天地,平安金融中心、环球智慧中心、中信泰富大厦、企业天地1号四栋摩天大楼比肩而立。截至目前,武汉天地商务集群依然是全市金融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国际人群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2022年,武汉企业天地1号刚刚入市,北京植德(武汉)律师事务所就率先入驻这栋5A级写字楼。“站在45楼的办公室远眺,一眼望六桥是武汉的绝佳江景。”该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倩对武汉天地赞不绝口,认为选择落户永清街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武汉天地片区聚集了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落户永清街道就是选择了发展机遇,而且周边商圈便利、服务高效,也为律所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李倩说,当初,律所还没正式进驻企业天地1号,就已与楼上的设计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此后,永清街道和楼宇运营方为他们提供了诸如社区医疗和子女托管等服务。
夏夜的武汉天地夜晚灯火通明。
落户永清街道3年来,李倩深刻体会到企业既是便民生活圈的受益者也是共建者。她介绍,律所多次委派律师进社区普法并参与建设楼宇法律金融服务站,联合片区其他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打响了社会知名度。
这个“圈”很幸福:人民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永清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阮洪涛认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介绍,永清街道对标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意见中14项基本保障类业态,围绕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政策保障、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等方面开展试点创建工作,既全又精地补全社区便民生活圈内的相关业态,实现基本保障业态和品质提升业态相结合。
阮洪涛说,街道组织召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座谈会,既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也是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提升便民生活圈的功能和品质。
阮洪涛认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商招商,促进市场主体集聚式发展。同时。政府引导也很重要,尤其是街道社区要主动问需于民。居民有需求,政府就应该及时补齐短板,实实在在地服务好居民。
他介绍,下一步,街道将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提升便民生活圈的品质,盘活闲置物资和场地,打造贴近居民和企业的服务阵地,同时借鉴国际化建设理念,推动服务从“有”向“优”升级。
“便民生活圈既是‘民生圈’,更是‘幸福圈。”当天,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陆垂莲作为特约嘉宾全程参与座谈会。聆听各方发言后,她感慨良多。她说,新天地社区以0.35平方公里的“小切口”服务近万居民,构建起“集聚式”便民生活圈,兼具国际范、文艺味和烟火气,向居民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可谓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样本和标杆。
她认为,永清街道围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所做的各项工作正是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而新天地生活圈的建设成果印证了国家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核心要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次座谈会着眼新天地生活圈长期建设发展的方向邀请各方建言献策,大家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这个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值得深入探讨和落地。
编辑: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