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7-19 11:02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7月18日傍晚,记者来到武汉东湖高新区九峰山实验室,抓住一天中研发人员稍作喘息的间隙进行采访。

夕阳西下,实验室的灯光已次第亮起。研究中心无线连接组负责人吴畅和成员们刚从洁净室出来,还来不及吃饭,就一头扎进了会议室,与刚从客户现场回来的团队成员一起就白天出现的问题进行推演。自今年3月,由该团队牵头突破的全国首个100nm高性能氮化镓流片PDK平台正式发布后,已有30余家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该平台与九峰山实验室展开合作,团队开启了忙碌的“接单模式”,协助客户使用该PDK平台进行流片。

实验室科研工作者在洁净室内进行相关研究

据介绍,氮化镓是下一代半导体技术的核心材料,具备高频率、高功率、高效率的特性,同时拥有小体积、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在通信、新型显示、电力电子等领域被视为“黄金材料”,有望引发全球范围的产业技术革命。

其应用场景广泛,在生活领域,电动汽车快充桩、手机和电脑的氮化镓充电器等设备都依赖它实现高效运行;在通信领域,基站射频器件、卫星通信设备等核心部件也以它为关键支撑;在新型显示领域,AR/VR眼镜等智能可穿戴设备要实现轻薄化设计,其核心部件同样需要氮化镓材料的支持。

九峰山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实验室通过构建氮化镓共性技术平台,带动了近10家公司、科研院所等合作伙伴落地武汉,实现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

“这里的氮化镓产业链,就像我们实验室里的氮化镓外延层,在各项条件协同作用下悄然生长。”该实验室生态系统部负责人吴琼说,这里建有国内首个硅基氮化镓工艺验证平台,像一个精密齿轮,紧密啮合着上下游的创新需求。

武汉氮化镓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九峰山实验室共性技术平台和“纵向协同+横向辐射”的创新模式。正是这种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高效转化,为武汉在短时间内打造氮化镓产业集群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带动下一代通信、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发展。

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以技术灯塔照亮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希望实验室能持续发挥技术引领作用,真正做到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创新极核与区域发展双向奔赴。”吴琼介绍,九峰山实验室运营两年多来,已吸引30多家创新企业在其周围聚集,总估值超过百亿元,全球产业合作伙伴已达570家。

如今,“九峰山”已成为全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灯塔,与此同时,实验室打造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生态的“新打法”已成为武汉发展“实验室经济”的新案例。

编辑:赖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