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02 08:09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我的手又回来了,可以自己喝水了!”8月1日,58岁的高女士在家里头戴脑信号采集器,仅凭意念驱动控制气泵手套,稳稳地完成抓握并移动水杯。

看到高女士传来的“报喜”视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舒凯教授很欣慰:“从‘心想’到‘事成’,我们用最新的医疗科技将尊严和自由还给患者。”

高女士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一个月前,她在同济医院接受了华中地区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舒凯团队将两个1元硬币大小的电极精准植入到高女士左侧脑部硬膜外手部运动和感觉区,不触碰脑组织即能捕捉大脑与手部运动的神经信号。

据介绍,设备开机第一天解码率已达到92%。术后通过“脑控训练促进神经再生”实现脊髓损伤修复,重建受损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通路。随着时间推移,高女士的肌力会显著提升,未来有望独立完成吃饭、穿衣等精细动作。

我国现有脊髓损伤患者约400万人,每年新增9万人,其中85%为中青年。舒凯说,脊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脑机接口技术的出现,让瘫痪患者能够重新掌控生活。当前,该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仅在神经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内科教授唐洲平说,脑机接口不同技术路线的医学研究正在同济医院并行探索,不断缩短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我们将以脑机接口技术为战略突破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助力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跨越。”

据悉,自6月5日同济医院开设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以来,已接诊和评估包括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全国各地患者100余人,多项无创和有创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正积极开展中。

编辑:胡之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