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武汉‘十五五’规划建言”征集活动8月5日启动以来,众多市民和网友积极建言。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升级、丰富文化体育生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最受关注。
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网友“回甘”建议,鼓励幼儿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增加0岁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府对此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为家里没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的双职工提供便利。
网友“静静等待”建议,每个街道配建托育站+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三合一”设施,政府减免场地租金。
网友“拉卡可”建议,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不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老旧小区则可安装上下楼辅助设备。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升级
网友“巍巍青山”建议,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的绿道和非机动车道,为社区多建口袋公园。
市民殷先生建议,武汉地铁完善无障碍设施。比如,站台和车厢之间存在缝隙和高低落差,可配备轮椅渡板,确保轮椅使用者安全出行。
网友“明后天”说,汉阳区知音西苑社区建设了停车楼,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建议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推广建设停车楼。
丰富文化体育生活
网友“159”建议,利用空置厂房、街角空间打造更多市民文化空间;多举办汉剧、楚剧等本土文化体验活动;在商圈、地铁车站设置“城市记忆角”,展示武汉老照片、老物件。
市民陈先生建议,武汉有航空文化基因,可依托“两江四岸”等旅游资源和低空经济产业链,将航空文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成为城市旅游新亮点。
网友“热干面”说,寒暑假期间,中小学运动场都闲置了。国内很多城市暑假期间开放了学校运动场,建议武汉学习这种好的做法,给市民提供健身活动场地。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网友“159”建议,优化地铁与公交的接驳效率,在大型社区、学校周边增设微循环巴士线路;推广“潮汐车道”,缓解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管理。
市民张女士建议,构建大件垃圾收运体系,集中回收、集中清理、循环利用,就像旧电池梯次利用一样。
网友“火凤凰”建议,针对在公共场所唱歌、跳舞、奏乐等娱乐性行为,出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队伍,引导市民在合理的时间和场地娱乐,共同维护和谐融洽的社会人文环境。
编辑:胡之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