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化身秦俑,夺得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群体舞蹈冠军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公布,提出到2030年,我国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从春晚扭秧歌到“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中关村论坛年会组团当“智愿者”到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从世界机器人大会到首届人形机器人“奥运会”举办……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东风劲吹。
冠军争夺战
8月14日晚,1万多名观众冒雨来到国家速滑馆参加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这是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赛事,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参加487场比拼。
这是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的“现场考试”。武汉企业和高校拿下一项冠军和两项亚军。其中,9台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东智)的人形机器人“光子”与1名演员共舞《秦俑魂》,夺得群体舞蹈比赛冠军。
光谷东智副总经理楼凯齐披露,参赛前,光谷东智与北京舞蹈学院一拍即合,决定开拓更多人机共舞场景。舞蹈老师针对机器人特点改编了《秦俑魂》的舞蹈动作,工程师不断升级优化机器人的硬件和整体软件。
“光子”个头高,动作不灵活,穿上秦俑战甲影响散热和动作幅度,打鼓、跳舞要踩准音乐节拍,还得变换队形,排练时曾因重心不稳摔倒,团队通过反复调整算法与硬件,“光子”比赛时稳定发挥。
“这是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上的一次突破。‘光子’的灵活度、体态控制等指标国内领先。”29岁的楼凯齐说。
此时,距离“光子”全球首发,刚过了1个月。多场景训练和持续优化,让“光子”快速迭代。
首届人形机器人“奥运会”设26个比赛项目,现场竞争激烈,部分项目分差仅0.1分。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高羿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江淮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东莞领智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冠军背后,是各地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的缩影。
今年2月,光谷东智成立后,获得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7000万元采购协议等多方面支持。楼凯齐说,这次夺冠赢得更多市场订单,公司现阶段年产能300台,计划明年初超过1000台。
敢啃硬骨头
4月19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冠军以2小时40分42秒完赛。不过,“半马”上几乎所有的机器人依赖技术人员遥控行走。何时才能看到真正自主奔跑的机器人?
在比赛进行的同时,武汉朗毅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毅)发布了业内首款自主导航避障的模组,让人形机器人摆脱遥控器成为可能。赛后,参赛的半数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成了朗毅的客户。
8月14日,装有朗毅“小脑”的松延动力N2“小顽童”机器人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参加100米预热表演赛,成为当晚全场唯一无需人工遥控的机器人。
朗毅创始人杨鸿城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扎根光谷5年来,团队专注攻克“无遥控全自主移动”难题。
创业初期,资金与技术压力并存。关键时刻,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基金,领投朗毅机器人天使轮融资。杨鸿城说:“这笔资金就像及时雨,让我们敢于在高精尖的空间智能算法等核心领域持续突破。”由于敢啃“硬骨头”,朗毅掌握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目前,朗毅已服务数十家国内头部机器人厂商,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约60%。
抢占新高地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武汉高校战队在多个项目上也取得不错成绩。
华中科技大学“智迎者”队获得场景比赛酒店迎宾服务技能竞技亚军;由本科生组成的华科大机器人战队则获得外围赛篮球项目亚军,该战队在赵兴炜教授指导下,历时1年完成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与迭代。
武汉大学“天问3号”人形机器人以1分26秒完成100米田径赛;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联队跻身自由搏击1/4决赛。
“天问3号”100%由武大学生研发,核心零部件90%以上来自湖北,从设计到调试到落地仅用两个月。指导老师李淼教授领衔成立的武汉手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建4条人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器人商业应用场景展示中心,将年产1500台人形机器人。
赵兴炜教授是丁汉院士团队核心成员,研发生产的荆楚系列人形机器人,今年将批量上岗。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未来预计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全国多地围绕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布局正在加速。
赵兴炜教授说,武汉创新采用“赛马”机制,组建了以丁汉、陈学冬、刘胜等院士领衔的多个团队,衍生出多条技术路线,促进良性竞争;省、市政府部门在政策与资金扶持上,有效推进项目进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湖北人形机器人技术体系在全国保持较全面的优势。
何时进家庭
人们日常也不时邂逅机器人讲解员、咖啡师、酒店或餐厅服务员,但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进家庭?
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在北京开张,展出100余款机器人产品。长江日报记者在店内看到,今年“半马”冠军“天工2.0”标价77.9万元,它的小弟“天轶2.0”标价35万元……这个价格离“每家一个机器人”还有距离。
“我个人认为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会越来越快。”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当下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都有明显增长,服务业、家用、工业场景、危险场景和救援救灾场景都有推进。
未来进入家庭的机器人,必须像家电一样便宜、像博士一样聪明。或许不用多久,武汉智造的人形机器人会走进我们的生活:渴了,帮你倒咖啡、斟茶;累了,帮你收拾打扫,陪你对话聊天……
编辑: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