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9-16 08:30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9月12日上午10时,“远大先锋”轮从阳逻港鸣笛起航,装载着一批出口到中美洲洪都拉斯的“湖北造”集装箱式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系统(以下简称“储能柜”),两天后抵达太仓港,然后搭乘海轮运抵洪都拉斯。这是阳逻港首次承接储能柜出口项目,也是我省储能柜首批“一箱制”江海联运。

储能柜吊装上船。

近年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湖北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动力。今年前7个月,湖北“新三样”产品出口131.5亿元,增长超两成。

储能柜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能的设备,由电池组、变流器、控制芯片等部分组成。储能柜货值高,运输要求严。过去,我省的新能源及储能相关产品运输主要通过陆路,从生产基地运至太仓、上海等地装船出海,运输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高。

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部长普俊介绍,他们经与武汉海关、武汉海事、船公司等单位联系,针对“新三样”,推出“一箱制”“一单制”试点。阳逻港制定了完整的应急预案以及人员培训,缩短储能柜在港口停留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时效。“新的方案采取陆路运输到阳逻港装船,可节省陆路运输成本30%,运输时效也有充分保障,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武汉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丁凡介绍,武汉、太仓两地海事部门积极沟通,共商推进“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海事监管互通互认,将两地两次独立申报合并为一次,企业提交一次材料即可,两地海事互认货物安全适运声明书与船舶申报单,实现水路运输出口“一次申报”“一箱到底”,做到“全过程不开箱”,实现“家门口”即“出海口”。

武汉中创远汇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晋介绍,采用新的运输方式后,每单申报时间缩短25%,出海时效减少1—2天。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帆表示,阳逻港将持续优化服务、创新模式,助力更多“湖北产”“湖北造”走向世界。

编辑:胡之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