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趟搭载武汉制造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的中欧班列从武汉中铁联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在阿拉山口口岸享受到“一站式”高效通关服务,12小时后,该趟列车即驶出国门,节约近50%的通关时间。
中欧班列(武汉)经过阿拉山口口岸。
这是武汉市与阿拉山口口岸正式签署《关于共同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合作框架协议》带来的成效。中欧班列(武汉)通关平均时效将大幅缩短,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助力企业“出海”。
多式联运提质增效 运输“低成本、快周转”
“先查验、后装运”是武汉针对出口拼箱货物推出的一种新型监管模式,主要解决传统拼箱货物查验流程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自2024年执行以来,全市港口查验时长平均缩短1至2天。
“这种模式和‘车边直提’政策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让我们赶上了化妆产品在节前的促销活动。”武汉中实欧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国际货运的企业,该企业副总经理潘鑫感慨,“高效的通关效率及多元的运输方式帮助我们在国内市场进一步站稳脚跟。”
2025年上半年,武汉“铁路快速通关”成效突出:全程运输时间缩短1~2天,进口货物运抵境内起卸后相关费用不计入计税价格,为企业节省约8%的物流成本;中欧、中俄、中亚班列持续保持稳定运行,成为连接欧亚市场的重要纽带。
在航空领域,天河机场航空“空陆联运”业务量达3万吨,“空空中转”完成2814票,“机坪理货—机坪直提”等特色业务稳步推进;在水运领域,武汉“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高效作业模式全面铺开,“水水中转”“离港确认”模式带动货物周转效率同比提升15%以上。这些联运新模式为货物跨境运输提供了“低成本、快周转”的物流解决方案。
政策创新精准发力 确保通关“零梗阻”
口岸是国际贸易的枢纽与门户,其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外贸竞争力。
在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武汉)的货物正在接受通关核验。
2025年4月,武汉市商务局出台《2025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从提升通关效率、深化监管改革、支持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推出21项具体举措,为跨境贸易“松绑减负”。
政策引领下,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智慧口岸建设成效显著,“智慧海关”“智慧边检”“智慧海事”协同发力,口岸查验、监管、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加速,通关环节无纸化率提升至92%,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面公开各环节作业时间,推行7×24小时应答服务和预约作业机制,通关时间平均压缩1~2天,单柜成本降低100—200元;建立超期未放行报关单提醒机制,异常报关单及时介入处置,确保通关流程“零梗阻”。
针对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支柱产业,武汉量身定制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集团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5%。“东风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和战略布局,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出口,加速推进‘武汉造’抢占海外市场的战略目标。”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多措并举 优化跨境贸易服务
着眼未来,武汉多措并举优化跨境贸易服务。
今年7月,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外事通”功能上线运行,可实现外国人来华邀请函、APEC商务旅行卡等线上申请,外邀业务审核时长缩短至4个工作日以内。武汉微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网游产品,已“出海”多个国家,不少员工需要在国内外“两头跑”。“此前要在线下跑好几趟,现在网上申请,只需几天就能完成国内审核环节,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助力我们拓展海外市场。”企业相关负责人童女士感慨。
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已实现武汉市外贸百强企业全覆盖,深度服务超1800家外贸企业,累计高效分析处理单证58万份,服务进出口规模达4810亿元。
去年以来,武汉市大力推进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在武汉海关的大力协助下,湖北花湖空港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花湖国际机场开通运营5条国际航线,累计向花湖国际机场集货超25000吨。
武汉市商务局口岸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通过打造更加智慧多元的立体口岸体系,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通关服务,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武汉企业出海拓市场注入‘长远动能’。”
编辑:胡之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