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在这个黄金周首次画圆。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示意图。
10月5日,天气晴好,武汉人潮涌动。黄鹤楼上游人如织,江汉路上摩肩接踵,东湖畔笑语盈盈。
若将镜头拉高,越过熙攘的人群,一幅更为宏大的画卷正在两江四岸间徐徐展开——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首次以完整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从空中俯瞰,这条绵延82.89公里的生态廊道宛如一幅世纪长卷,沿江铺展。南岸嘴的静谧,汉口江滩的热闹,杨泗港的活力,武昌湾的厚重,洪山江滩的野趣……在这个黄金周里,每一段江滩都在向游人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起笔:从守江到圆梦“亲江”
“吹着江风看着江景,还能品尝地道的武汉美食,这里太适合放松了!”10月3日傍晚,汉口江滩永清门,来自长沙的李女士在观芦栈道上发出赞叹。她身后,长江二桥与对岸高楼映入晚霞,游客如织。
这里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起点,也是武汉人“江滩梦”开始的地方。
从1998年特大洪水后的龙王庙险段治理,到2002年汉口江滩一期开放引发“到江边玩”的全城热潮,再到2020年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启动,武汉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防洪屏障”到“世界级滨水空间”的深刻嬗变。
在这个黄金周,汉口江滩如同一个热情好客的“城市客厅”,以其成熟便捷的服务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滨水空间与城市功能的完美衔接,用艺术展览、戏曲嘉年华和露天影院等,热情拥抱每一位游客,讲述着武汉从“守江”到“亲江”的圆梦故事。
承转:工业记忆的当代转身
顺江而下,画卷的笔触从繁华都市的融合,转向工业遗存的活力新生。汉阳的杨泗港江滩,曾是机器轰鸣的老码头,如今变身成为运动休闲的“都市T台”。巨大的龙门吊下,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砰然有力。“吹着江风打球,真是惬意!”国庆假期,张先生与老同学在此重逢,挥汗如雨间,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几年前还略显荒芜的工业遗址,如今已蜕变为充满艺术感的运动天堂。金色的杨泗港大桥下,游客们仰望“垂帘雨幕”的奇观;桥头堡下的知音文化市集,咖啡香气混合着江风,为老工业区注入了全新生命力。
渲染:野趣与本真的底色
画卷的墨色继续晕染,洪山江滩与青山江滩执意要为这幅长卷保留一份原始的野趣与本真。
作为中心城区江滩建设的组成部分,洪山江滩不追求精致华丽,反而以碳化木篱笆围起的农田、杉影映秋的静谧空间,为都市人留下了一抹难得的田园记忆。
“在这儿,既能望到大江奔涌,又能找到田园的宁静。”市民刘先生的话,点出了此处的价值所在。它与串联起的青山江滩一道,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慢行廊道,让市民从不同断面阅读长江,无论是洪山江滩的荻海栈桥,还是青山江滩闻名遐迩的“海绵”生态理念,都丰富着廊道的生态多样性,展现着武汉“江湖气”中那份不加雕琢的豁达与从容。
留白:江与城的呼吸之间
画卷行至水墨氤氲处,笔锋陡然一收,迎来了意境高远的“留白”——南岸嘴。国庆假期的清晨,这里少有喧闹的人潮,只有打太极的老人、遛狗的市民和纵情高歌的“老武汉”吴勇。
“青枝绿叶,空气清新,要是外地朋友想找个安静地方看看江,我一定首推这里。”10月4日清晨,吴勇指向江心那道清浊交汇的界线,语气里满是自豪。
这片被誉为“中国第一角”的宝地,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被极具远见地保存下来,成了城市核心区珍贵的“呼吸空间”。
当众多大都市的滨水地带争相摩天而立时,南岸嘴的选择体现了一种战略定力。它让奔流千里的长江与汉江在此得以最舒展地“握手”,也让每一位到访者,能在这份宁静中,完成一次对自然伟力的感悟。
这片留白,是献给长江的敬意,也让整幅生态廊道画卷显得张弛有度、意境深远。
合龙:历史与未来的相遇
廊道建设的“合龙”之笔,落在了10月1日正式开放的武昌湾1956公园。它与同期完工的江汉碧道,共同为这项宏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座由武船旧址蜕变而来的“城市客厅”,堪称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系船柱、历史塔吊、烈女渡古碑、毛主席雕像广场……多处精心设计的景观,将工业遗产、红色文化与古渡口记忆编织在一起。
漫步亲水廊道,触摸锈迹斑斑的系船柱,眺望橘红色的鹦鹉洲大桥,仿佛能看见历史的长河与眼前奔流的长江在此交汇。昔日封闭的生产岸线,如今已成为市民触摸文脉、观江览胜的开放空间,标志着整个廊道从规划蓝图变为贯通现实的最终完成。
收卷:贯通江岸,拥抱人民
从汉口江滩的繁华起步,经杨泗港的活力迸发,过武昌湾的文化传承,历洪山江滩的野趣悠然,至南岸嘴的战略留白……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在这个黄金周首次画圆。
这幅时代画卷,起笔于“还江于民”的初心,承转于历史与未来的交融,渲染于生态本色的坚守,最终在贯通时刻圆满收束。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16个重点项目的“点石成金”,最终实现了“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的愿景。
廊道的全线贯通,不仅连接了地理上的断点,更贯通了人与城、人与江的情感脉络。
如今,这条生态廊道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它是城市的绿肺、防洪的屏障,更是武汉市民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在这个黄金周,母亲河以其最温柔、最丰富的姿态,拥抱她的子民,而江城人民,也用欢声笑语和悠然步履,为这幅世纪画卷添上了最动人的色彩。
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