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14 16:57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从一顿实惠可口的午餐,到上门送达的贴心服务,遍布全市的“幸福食堂”正成为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津津乐道的民生工程。

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了解到,截至2025年9月,武汉已建成社区幸福食堂226家,覆盖所有行政区,相比2023年的99家,两年间数量翻了一倍多,年均增长超50%。这些食堂多设在居民小区、社区服务中心附近,让老年人步行十分钟就能吃上热饭热菜。

“每顿饭十几块钱,两荤一素,吃得安心又实惠。”家住经开区的李先生几乎每天都在家门口的幸福食堂吃饭。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居民每餐花费不到15元,九成以上对价格表示满意。这背后,是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通过运营补贴、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举措,帮助食堂“轻装上阵”。不少食堂还采取“公建民营”“社区监管+企业运营”等模式,既保证公益性,又提升服务效率。

不仅吃得便宜,更要吃得放心。在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对全市48家幸福食堂和568名在幸福食堂就餐过的居民开展调研中,幸福食堂普遍注重老年人饮食特点,菜品清淡软烂、营养搭配合理,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定制餐、送餐上门等服务。黄陂区一家社区食堂日均服务近300人次,全年服务超12万人次,成了周边老人的“第二个家”。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从2018年试点起步,到如今遍地开花,武汉幸福食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根据最新行动方案,未来还将持续扩面提质,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吃出幸福感。

编辑:宗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