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26 08:28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连日来,武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研读全会公报,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大家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注入新动能。

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聚集着一群心怀抱负的年轻人。武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从“统筹好”到“相结合” 

体现规律认识的深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到“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陈彬表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武汉始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通过“三张清单”厘清权责边界,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用“看得见的手”护航公平竞争。

陈彬表示,下一步,武汉将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标杆,用政府的“有为”护航市场的“有效”。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仅是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势的集中体现。”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珺表示,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王珺表示,“有效市场”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为政府”则是政府要精准施策、做好服务。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创新活跃,这需要充分激活市场力量,让企业敢投、敢闯,让资本、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形成创新“热带雨林”。同时,政府可搭建平台,推动高校院所“实验室”与企业“生产线”高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新兴产业,既要包容审慎监管,也要及时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上述举措,推动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同频共振,必将为武汉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注入强劲新动能。

武汉市中小企业信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林表示,武汉近年来发展势头恰恰印证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既非政府“包办一切”,也非市场“自由生长”,而是政府精准补位、市场活力迸发的良性互动。

“深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关键在协同机制创新。”陈建林建议,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构建“政策—平台—场景”三维联动体系。政策端可推行“创新政策包”制度,平台端建立产学研用共同体,场景端应推广“链主开放+中小揭榜”模式。随着三维联动体系落地,这股合力必将推动“五个中心”建设跑得更稳更快。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效能,是全会精神在武汉落地生根的核心任务之一。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牢牢抓住数据赋能推动“一网通办”提质增效这条主线。

“我们将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在‘通’‘办’‘效’上全面发力。”该负责人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数据互联互通,让数据“跑起来”“活起来”,为企业群众办事减材料、免材料提供坚实支撑。同时, 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探索智能问答、辅助办理等应用场景,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五个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市投资促进局已推进40余项“集成办”重点事项上线运行,累计办件量达56万余件,审批服务更加精简集成。1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往返跑”。

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说,“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至关重要,也在武汉得到很好落地。

熊友辉表示,武汉推出的“一业一证”改革、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等举措,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民营企业中发展“根企业”、实施“种苗工程”等梯度培育政策,以及市委统战部推出的“头雁计划”,精心培养优秀民营企业家,都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驱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激发市场活力,离不开资本的“活水”灌溉。武汉市投资促进局投资协调处副处长唐强表示,愿成为资源整合的“超级链接者”和产业培育的“沃土耕作者”,让“产融对接”高效催化转化,让“择武汉而兴”成为时代强音。

“武汉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市场空间广阔,但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更需要高效链接的产融对接平台。”唐强说,将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积极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对接、交流协作的高能级平台,促进科技、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他特别提到,将积极引导基金精准发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潜力的早期科技企业,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强化市区协同联动,加强与市场化机构合作,吸引高素质投资团队扎根武汉。同时,深挖参股母子基金的储备项目资源,推进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在汉落地,构建全域联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生态。

以政府“有为”服务

激活市场“有效”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确立为重要原则,让我们信心倍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协调13个部门组建‘个转企’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就是要通过政府‘有为’服务,激活市场‘有效’活力。”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负责人孙永辉表示。

孙永辉说,全市通过大数据梳理较大规模个体工商户清单,动态更新培育库,让政策精准触达有需求的经营主体。针对不同类型商户的发展需求,市场监管部门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聚焦“成长型”“发展型”“名特优新”三类主体构建梯度培育体系。“个转企”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量身定制的赋能。

“我们为‘成长型’提供合规指导,为‘发展型’链接资源,为‘名特优新’打造品牌,助力不同阶段的个体工商户稳步转型。”孙永辉介绍,未来将持续深化政策集成和数字赋能,让转型手续更简、帮扶更准。

“以前‘个转企’要先注销再新设,跑多个部门花好几天,现在我们推行直接变更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孙永辉说,武汉率先在全省开展“个转企”一件事改革试点,依托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线上集成了变更登记、清税验证、印章刻制等多项服务,让商户少跑腿。

武汉市吉源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文静笑着表示,以前是个体户身份,资质不够,想接大订单根本没机会。“转型成公司后,不仅拿到了零售供应资质,还敲定了两个新项目,发展的路子一下子走宽了!”

近日,青山区市场监管局和钢花村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详细讲解“个转企”的优惠政策,还牵线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陈文静没费周折,顺利由个体户转变成了企业负责人。

为了让服务更靠前,全市开辟128个“个转企”绿色通道,组建134支流动服务队,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像黄陂区的一套政策图解、一次全流程实操演示、一份专属联系卡“三个一”上门服务,还有东湖高新区的“AI+市场监管”智能助手,都是为了让商户转型更省心。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政务服务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经营主体。

编辑:冯瀚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