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运输小车穿梭在车间,银色的机械臂精准地抓取与安装,几乎看不见人影的车间内,当日目标产量、实际完成数量、当前生产质量等数据实时更新在电子屏幕上……10月28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正式投产。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投产。这是小米继汽车、手机工厂后的第三座智能生产基地。
该工厂不仅是小米公司旗下首座自建智能家电工厂,也是继北京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北京手机智能工厂后的第三座智能生产基地,产品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全套智能家电,目前一期项目空调峰值产能可达700万套,生产总值近140亿元。
设备拥有独立思考的“大脑” 每6.5秒下线一台高端空调
走进小米智能家电工厂,近百平方米的电子车间几乎看不到员工。车间负责人介绍,通过“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这里的每一台设备都拥有独立思考的“大脑”,大幅提升了生产精度和效率。
这位负责人以一个精密的空调电路板生产过程为例介绍,“电路板制作工程中有一种名为‘锡盘’的微小零部件,机器需先为其涂上锡膏,再将元器件精准放置其上,工艺要求两者接触面积必须超过75%方能合格”。然而,前道工序中,锡盘的摆放可能存在0.1毫米的细微误差,“在我们的产线上,下一步的涂膏设备能通过人工智能视觉系统主动‘识别’这一偏移,并立即运算、自动调整涂抹位置进行补偿”。正是这每一步工序中具备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机器大脑”协同作业,使得整条产线的综合合格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小米在物流传输系统上实现了创新,用高铁的磁悬浮技术代替传送带,运行更平稳、更快速,极大地提升了整线效率,将这一环节的用时压缩至6秒内。
“正是每一步的精益求精,我们才能做到整座工厂产品一次性合格率稳定超过99%,平均每6.5秒即可下线一台高端空调。”小米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单联瑜说,“这一速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彰显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小米工厂的智能化,更体现在全链路的打通上。它成功连接了研发、生产、供应与物流,从零部件入库到成品打包出库,几乎实现了全程无人化操作。成品仓库设计仿若巨型蜂巢,最高可密集存储14万台空调。取货时,工作人员仅需输入型号与数量,智能仓储机器人便能自动定位、取货,并精准配送至提货区。
此次投产的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占地50万平方米。未来,小米计划在北部园区扩建产线,以满足洗衣机、冰箱等大型家电的生产需求。
全球总部+实验中心+智能工厂 小米在汉完成战略拼图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的投产,为集团大家电业务的迅猛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核心引擎。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外景鸟瞰
过去一年,小米大家电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空调表现尤为突出,第二季度出货量突破540万台,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立足于此,小米为未来五年设定了清晰目标:大家电业务整体规模全力冲刺千亿级,空调业务目标进入中国市场前二。
随着智能工厂的落成,小米在武汉完成了“全球总部+实验中心+智能工厂”的战略拼图。未来,公司还计划在光谷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和大家电全球总部,进一步完善其产业生态。
“武汉是小米大家电的福地。”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说,目前,小米在此已形成了覆盖“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完整产业闭环,武汉已成为小米智能家居生态名副其实的“大本营”。未来,该工厂不仅将作为小米大家电的核心制造枢纽,更立志成为华中地区智能制造的标杆。
其产业辐射效应也在持续放大。单联瑜透露,工厂所依托的“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不仅具备领先的人工智能能力,更拥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能通过持续“思考”优化生产。“工厂内部署的130多套人工智能视觉检测装备,经过实际验证后,将复制、推广至合作伙伴的工厂,携手产业链共同进步,协力推动中国整体智能制造水平的发展。”
编辑:胡之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