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1-10 18:26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11月10日,小雨中的黄陂区木兰乡桥店村,田野间是一片忙碌景象。农户们弯腰穿梭在藤蔓之间,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表皮翠绿、瓜形匀称的冬瓜摘下,轻放入筐。这些外形饱满、口感独特的香芋水果冬瓜被装上货车,驶出村庄,奔赴北京、沈阳、东莞、福州、成都等地的山姆物流中转仓。而在半年前,这片土地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外形饱满、口感独特的香芋水果冬瓜。

撂荒地变良田

冬瓜上架山姆店首日即销售一空

“9月15日一早上架,下午6点就卖光了。”武汉斗笠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清记忆犹新。那天,九辆货车满载75吨冬瓜发往山姆全国仓库,上架首日就销售一空。

“两个冬瓜19.9元,比一般冬瓜价格要高很多,消费者一买就是一箱。”刘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种香芋水果冬瓜耐储存,常温下能放两三个月。

今年4月,桥店村在木兰乡支持下,将3500亩闲置土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武汉木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木兰农投)与村集体签订协议,负责土地经营。随后,“斗笠哥”刘清带着他独家代理的香芋水果冬瓜种子进驻这片土地,负责技术和销售。

“我们将各方力量联合起来,让‘新农人’负责提供种源和技术,让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让销售公司去对接山姆会员店等销售渠道。大家各司其职,合力做好一件事。”木兰农投负责人说。

香芋水果冬瓜是引进的国外新品种,价格虽不便宜,但刘清觉得,农业也要创新,应该开发既能适应土地气候条件、附加值又高的产品。谈起自家的冬瓜,刘清就滔滔不绝,这种冬瓜自带香芋风味,去皮后可以直接生吃,清甜多汁,煲汤后更是软糯香甜,亩产可达6000至10000斤。因其优异的口感以及独家品种,盒马鲜生、小象超市等商超、平台早在种植初期就主动联系,签下包销协议。

8月,山姆供应链团队多次前来考察,从外观、口感、农残检测到种植规模,每一项都严格把关,最终敲定产品,订下300万斤订单。

发货首日供应75吨后,每天稳定出货两车,约1.2万个冬瓜,仍供不应求。

山姆的要求十分严格,冬瓜个头要在1.8斤到2.8斤之间,形状规整、无损伤。从地里采收的冬瓜需要一个个检查,符合条件才能发货。刘清看着面前一大片整好的土地信心满满:“明年将继续扩产,改成吊挂种植,品相会更好,损伤也小。”

黄陂区木兰乡桥店村,3500亩撂荒地结出香芋水果冬瓜。

村民在家门口上班

村集体经济半年增收60万元

桥店村村委会的对面,冬瓜存放在近1000平方米的仓库中,仓库有冷库区和分拣区,可以很好地保存果实。

跟随刘清走进仓库,七八位本地村民正在仔细分捡冬瓜。大小匀称一致的打包装盒准备送往商超,个头偏大或偏小的放进绿色网袋在其他渠道销售。

“由于村里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农田抛荒严重。”木兰乡桥店村党支部书记段华兵介绍,水果冬瓜种植以来,日均提供80个岗位,上工的村民一天平均能赚100元,全年预计发放劳务费210万元。今年盘活的3500亩土地仅半年时间就为村集体增收56万元。村民李华东现在每个月在村里打工有3000多块钱收入,他笑着说:“现在是一举两得,既能打工赚钱,还能随时照顾家里。”

“处理撂荒地最关键的是‘保底’和‘分账’。”木兰农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木兰农投支付了前期的土地流转费,给村民发“底薪”,先后实施土地平整、修路通水、土壤改良等工程,还设立起机制,确保赚到钱后,参与的村集体、“新农人”、农民都能按照约定公平地分到收益。

除了增收,段华兵更开心的是村里的风气也变了:“打牌的少了,扯皮打架的没有了,大家都在地里、仓库里忙活着。村集体经济增收,还为全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集中购买了医疗保险。”

如今,村里冬瓜采收已进入第五批,也是今年最后一批冬瓜。田埂里绿油油一片的,是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简优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板蓝根菘菜心,也是刘清精心挑选的“独家品种”。这种新型功能性蔬菜兼具蔬菜的脆甜口感和板蓝根的消炎杀菌功效,本月底即将上市,但已有不少酒店和批发市场前来询价。

编辑:熊展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