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武汉天子山大桥项目施工现场,数十台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分布在栈桥作业平台上,中交中南局建设者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承台和V墩施工。
“目前,大桥桩基276根已全部完成,水中围堰完成15个,承台完成12个。”项目生产经理齐俊鹏介绍,项目即将进行主桥V墩钢混结合段的安装。
天子山大桥预计于2026年完成主体工程,2027年7月建成通车。届时,不仅便利武汉与咸宁之间的联通,对于武汉都市圈加强内外的硬联通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最大跨度中承式多连拱桥
2023年12月动工的天子山大桥北起江夏区乌龙泉街,向南跨越梁子湖湖汊,止于梁子湖风景区的舒家窑。大桥全长2.48公里,其中桥梁段达1.8公里,是湖北省交通“硬联通”重要工程。
天子山大桥外观设计主题为“拱连梁湖”,契合梁子湖的湖水波光和天子山的山势起伏。桥梁采用连续的拱形结构,整体造型轻盈而有力,线条简洁流畅,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主桥采用“三拱五跨”设计中承式拱桥,主跨320米,主拱高105米,是我国最大跨度中承式多连拱桥。“设计成中承式多连拱桥是为减少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尽量减少桥墩数量,降低对湖区的影响。”齐俊鹏说。
在施工中,承建方创造性地克服高难度挑战。大桥钢拱肋重达2100吨,如此庞然大物,无法在空中直接吊装。项目创新采用“整体提升”方案——在湖面平台上将拱肋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完整,再用液压设备一次性提升至百米高空。
“要精准到毫米级,好比穿针引线。”齐俊鹏说,钢结构对温度极为敏感,昼夜温差会导致构件伸缩十几厘米,对接工作必须在精确计算的最佳温度窗口期内完成。
促进咸宁市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
省道编号为S122的武咸快速通道,因为梁子湖的阻隔,形成了“最后一公里”断头路。
“以前S122公路就修到这里,对面也修到那儿了,中间就差湖上这一段,过不来。”齐俊鹏指着梁子湖湖面说。
据悉,武咸快速通道起于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大道,经江夏辖区的纸坊、梁子湖、湖泗和咸宁市咸安辖区的贺胜桥、横沟桥,止于咸宁市区咸宁大道,全长61.3公里,其中咸宁段19.3公里,武汉段42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24.5米。
天子山大桥建成后,将S122公路两岸连接,梁子湖南北两岸居民通行时间将由原本绕行1个小时,缩短至2分钟直达。同时咸宁至武汉车程也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
“武咸快速通道是武汉咸宁之间唯一一条不收费的高等级公路,最主要的作用是降低货运综合成本,有利于咸宁高新区融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咸宁市有关负责人称,以两个开发区管委会之间交通为例,目前走高速公路路程97公里,时间约1个半小时。走国道82公里,时间约2小时10分钟。
该负责人表示,天子山大桥通车后,将大大促进咸宁市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真正成为都市圈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便利咸宁市民到武汉创业、就业和生活。同时,对于咸宁引进和承接武汉功能、产业转移也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们去武汉都是走高速,从咸宁北上京港澳高速再转青郑高速,到武昌单边要26元高速通行费。”咸宁市民张先生说,他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往返武咸两地,高速通行费是一笔大费用,“要是天子山大桥建好了,以后走武咸快速通道就可以免费了。”
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秘书长李春洋表示,天子山大桥将进一步把武咸同城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首要的是交通的互联互通,重点又是交通节点、痛点的打通。天子山大桥是咸宁融入武汉的标志性工程,大桥通车后,咸宁至东湖高新区车程缩短至1小时,对于咸宁引进和承接武汉功能、产业转移也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天子山大桥顺利建设是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重要成果,必将进一步把武咸同城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顺畅连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
据了解,天子山大桥项目纳入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武汉都市圈工作清单连续两年将其列入重点工作事项予以推进。
“天子山大桥为南北向江夏出入主通道,有利于江夏区打破南北发展不平衡格局,有效连接南部农业片区和北部产城片区。”江夏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严亮介绍,大桥通车后,江夏区舒安、湖泗、山坡等街道与纸坊城区通行时间从1小时变成半小时,生产要素的流通更加便利,向南投资条件更加成熟,南北差距会逐步缩小。
“更重要的是,天子山大桥加强武汉都市圈的互联互通以及对外的联通,加快同城化发展。”严亮表示,大桥是武汉都市圈重要的南出口之一,南联咸宁,可出向湖南、广东,东接鄂州,顺畅连接花湖国际机场;南可缓解G107的通行压力,东可降低武鄂黄商品流通成本,充分发挥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
编辑:胡之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