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哥,饭来了,还给你拿了最冰的绿豆汤。”7月30日中午12时,接到辅警刘霄打来的电话时,武汉市公安局轨道交通管理分局汉新派出所民警朱正正猫着腰在地铁21号线阳逻站一个消火栓旁确认消防设施,这是他当日检查的第60个消火栓。一个上午,朱正已经带着辅警们在7座地铁站里走了1万多步。
地铁21号线阳逻站站台上,民警朱正(前)和辅警坚守岗位。
地铁21号线共有16座车站,分为两个警区。朱正所在警区管辖的7座车站都是高架站。这7座车站架设在汉施大道正上方,每座车站都有3至4个出入口。除了金台站只有地面层和二层外,其他6座车站的安检、售票、进站闸机都在二层,乘车区和轨道都在三层。也就是说,这里的工作区域大多没有空调。上周,汉新派出所给地铁21号线10座高架站测量气温,统计显示中午时分7个站厅平均气温38.7℃。
穿好反光背心,把闪烁的红蓝警灯别在肩头,调整好腰部单警装备的松紧,朱正和辅警黄佳拿起装备开始巡逻。“我们必须对每座车站都细细巡查一遍,出入口、站厅、安检区、站台甚至每个厕所都不会放过。”7座车站的200多个消火栓、近500个灭火器,还有各种通道、标牌,甚至地面、墙面,他们都要细细排查。每次值班的24小时里,朱正的步数都超过了2万步。
不仅要巡逻,在各个车站里还得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上周四上午8时,大学男生小吴(化姓)在地铁车厢里坐了好几站才发现手机不见了,在沙口站下车报了警。那天值班的朱正接到调警指令后赶到现场,调取监控录像,迅速追查。终于,他查到拿走手机的人,并设法劝其物归原主。当日下午2时,小吴高兴地领回手机时,朱正松了一口气。
“那天,我发着低烧,辅警同事帮我买来布洛芬。我吃了一颗后,昏昏沉沉地看监控录像,只想早点把手机找回来。”今年36岁的河北人朱正来武汉工作和生活不到3年时间。3年前,从陆军某部转业的他选择和湖北籍妻子一起到武汉安家。这个北方汉子在地铁高架站上执勤了3个春秋,如今谈起南方和北方夏季气候的差异深有感触。
“一整天下来,我的后背几乎湿透了。地铁高架站就建在马路上方,轨道双向都是通向户外的,所以站厅和站台都无法封闭,也就没有空调。外面气温有多高,站台上气温就有多高,甚至还会更热些。”反光背心里的浅蓝警用衬衫早已被汗水浸湿,朱正只是抬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前一天,他从下午2时接班一直忙碌到最后一班列车晚11时15分收班,才匆匆赶回站内的值班室过夜。
“金台站!请在3分钟内实施B预案!”7月30日中午吃完饭,朱正又收到派出所指挥室发来的模拟演练指令。“我们在地铁站里共有几十种应急处突预案,只有平时多演练,发生意外时才能更快、更好地应对。”朱正一边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一边匆匆起身,按照预案要求赶往指定点位,根本顾不上抹去发丝里不断冒出的汗珠。
编辑:胡之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