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逊湖畔有一队“投资尖兵”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9-23 08:51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9月8日,武商梦时代广场,国内人机交互技术领军企业灵伴科技(Rokid)的首家旗舰店正式开业。店内,多款智能眼镜与生态产品吸引消费者驻足体验,AR观影、互动游戏、移动办公等创新应用场景令人耳目一新。此前,这家被誉为杭州“第七小龙”的企业,在江夏科投集团(以下简称江夏科投)的资本招商推动下,将华中总部落户江夏。

灵伴科技将华中总部落户江夏,首家旗舰店也在武汉开业,吸引消费者驻足体验。

从“安湃芯研”“卓外医疗”到“灵伴科技”“芯中达”,近两年,主导江夏区政府一系列动辄千万元的重大投资的,却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3岁的投资团队。自2022年起,他们集结于汤逊湖畔,成为一支推动政府投资基金规模突破700亿元的“精锐力量”。

 新机制引来全国专业人才

完成灵伴科技落户投资决策的谭琳,今年32岁。2022年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江夏科投,仅用两年时间,她就通过竞争上岗,成长为江夏科投旗下夏创创投公司的投资主管。

谭琳的经历是这支“投资尖兵”快速成长的缩影。

2018年,江夏区在全省率先设立“拨改投”基金,并于4年后出台《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包括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乡村振兴基金和城市更新投资基金在内的5只政府投资基金。

为何短短时间成绩斐然?在基金运营主体——江夏科投集团董事长韩伟看来,以江夏科投为代表的各部门从投资决策到服务落地,始终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关键,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变量:引进并用好人才。

自2022年国企改革启动以来,江夏科投将基金管理确立为主营业务,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并在选人用人机制与薪酬体系方面实施深度改革。

“一是提供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树立‘干部能上能下、贡献多劳多得’的明确导向;二是业务和管理双通道并行,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此外,完善培训、晋升机制,设置丰厚奖金,鼓励大家快速提升业务能力。”集团办公室主任王琛介绍,“一线新员工投出好项目,月薪超过中层管理人员的情况,这在我们集团并不罕见。”

2022年至今,江夏科投已累计引进53名专业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80%,形成了一支涵盖投资、风控、招商等职能,市场嗅觉敏锐、协作紧密的“投资尖兵”。集团还建立起超百人规模专家库,在投前引入独立评审,在投中、投后实施财务动态研判与全程风控。

火眼金睛这样炼成

今年3月,夏创创投投资主管赵高申团队完成对湖北芯中达材料科技的天使轮投资。该公司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的技术积淀,专注高热导率氮化铝陶瓷产品研发与制造,相关工艺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首次见面我就被投资团队的年轻活力、专业高效打动。沟通中发现,江夏科投还投资了我们合作的上下游企业,让整个沟通更加顺畅。”芯中达创始人刘志哲说,“江夏科投发掘并投资我们之后,又有几家基金主动找上门,其中武汉江城基金已经完成投资交割。”

类似的精准出手不在少数。2023年投资的上海安湃芯研已在江夏设立子公司,一片片采用薄膜铌酸锂材料的高速光调制芯片,正从其位于庙山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车间走向全球市场;2024年投资的卓外医疗,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落地高端医学影像研发生产基地,不仅入选2024年度武汉十大最具影响力招商项目,更填补国内微创外科影像领域全链条自主创新的多项空白。

围绕江夏“331X”产业体系,创投团队划分为4个产业链小组: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组;半导体、光电子组;大健康与乡村振兴组;未来产业组。“目标很明确——将行业研究透彻。”夏创创投董事长周圣佺说。

从如此庞大的项目库中筛选出既优质又契合江夏发展方向的投资标的,并非易事。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需经历多轮严谨流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不容有失。

“我们组每年评估超200个项目,实地考察约50个,最终投决的不到10个,组里4个人,每周都至少有一人在外出差,”赵高申表示,“四个产业链小组相加,年研判项目超一千个,这就像大浪淘沙,看得多了,形成自己的判断体系后,自然就投得准了。”

“我们所有的投资都严格遵循市场化研判,一家企业投不投,我可没有‘一票通过权’,完全是团队的专业报告说了算。”韩伟笑道,“我呢,只负责最后一步——去和企业老板聊聊天,用我这点‘识人相面’的经验,为决策提供最后一重评估。”

包容放权提升投资速度

2024年4月,在进行一家AR企业尽调过程中,谭琳偶然发现了该行业龙头企业——灵伴科技,作为产业链链主,与江夏区的产业方向和赛道筛选标准高度匹配,持续深耕硬科技赛道的她立马意识到:可能“寻到宝了”,第一时间启动尽调。

在确认其前沿价值后,江夏区立即组建专项工作组“叩门招商”。60天内完成20轮谈判、技术尽调及亿元级投资决策,最终以3000万元首笔出资锁定合作,在多家一线城市国资平台的角逐中成功突围。

2024年底,在灵伴科技一笔关键订单交付阶段,原定投资未能如期到位。江夏科投提前兑现7000万元二期投资,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投资界常见‘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但江夏雪中送炭,”灵伴科技CEO祝铭明感慨道,正是这份将企业需求置顶的诚意,促使灵伴科技将华中总部与生态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江夏。截至目前,江夏科投对该项目的总投资已达约1.4亿元。

敢于快速决策、果断拍板的底气,源于包容放权的投融资机制。

基金投资严格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减少行政部门“有形的手”对基金的干预。按照出资规模,建立“夏创创投—集团股权会—区基金理事会”三级决策体系,并配套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国资创投生态。

韩伟介绍,2022年,江夏区在全市最早明确投资容错比例,其中将天使投资的“容亏率”从全国普遍的50%提高到60%。

“扁平高效的管理机制也极大提升了决策效率,”谭琳表示,“遇到好项目,我们可以直接向副总、部门负责人甚至董事长汇报,最大程度减少信息损耗。”

截至目前,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28只(含过会),基金集群总规模超700亿元;累计直投项目32个(含过会),涵盖汽车、光电子、生物医药、智能网联、乡村振兴等领域,计划总投资6.87亿元。

2023年,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成为基金领域全国唯一获此殊荣单位;2024年,江夏科投集团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是全省区县级唯一产业类AA+国企;今年9月,集团跻身“2025地市及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最佳风控TOP50”,再度成为全省区县唯一。

从“管理者”到“合伙人”

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集群规模在短短三年内突破700亿元,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实则蕴含着政府投融资理念的根本转变、投资基金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和人才创新动能的充分释放,真正实现了从“管理者”到“合伙人”的角色进化。

在投融资理念上,从“拨改投”到“1+5”基金矩阵,资金运作方式从体制内的财政手段向市场化的金融手段跃升,将财政资金升级为国有资本,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运营”;在基金管理方式上,通过包容放权、扁平高效的管理机制,让投资人有了敢于快速决策、果断拍板的底气,从而促成了项目投资的成功;在人才动能释放上,在选人用人机制与薪酬体系方面实施深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全国各地53名专业人才,才能以诚意和服务赢得企业信任,才能做到关键项目“一投一个准”。

江夏的实践表明,政府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来自财政实力,而是源于机制创新与角色重构。唯有从“指挥者”转变为“服务者”,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成长,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编辑:胡之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