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锁江,天兴洲滩涂能见度不足50米。7日上午10时,洪山区天兴乡巡查人员遭遇棘手难题:违规越野沙滩车藏匿林间,传统地面搜寻效率低、盲区丛生,有限时间难全覆盖。天兴乡紧急联动区城运中心后,一场技术赋能的“空中闪电战”即刻打响——搭载高清设备的无人机15分钟内精准锁定两处藏车点。这场实战,正是洪山“城市运行低空数据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从“人海搜寻”跃升“低空慧眼”的生动实践。
使用者视角:“零成本用技术,基层痛点迎刃而解”
“滩涂树林地形复杂,雨雾天靠人搜至少几小时,还易漏网。”天兴乡综合巡查队员指着手机屏幕展示实时鸟瞰画面,“与区城运中心空中协同电话刚挂5分钟,洲上无人机就抵达现场;12分钟后系统自动标红锁定目标,处置效率翻倍。”

作为长江生态保护核心区,天兴洲地形复杂,传统巡查面临人力不足、视角受限的难题。天兴乡与城运中心联动,通过区城市运行低空数据平台,零成本处置烧荒、违建等事件3起,人工巡查频次减少60%,处置效率提升3倍。
赋能者视角:“联合实验室协同,让技术快速落地”
“这次实战验证的不仅是系统能力,更是城市运行联合创新实验室‘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成效”洪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系统开发负责人吴琳表示,接到求援后,“城市运行低空数据服务系统”迅速调用洲上地面视频点位和武测院共享无人机机场设备,“系统基于5.67万+城市要素标注的数据集,能在雨雾环境下精准区分车辆与植被。”

据悉,洪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联合13家单位成立“城市运行联合创新实验室”,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基层治理数字化”战略,通过“政府出场景、高校攻技术、企业供算力+转化”零财政投入下,依靠“城市运行联合创新实验室”资源,自主开发建立“城市低空视觉数据集”和“城市运行低空数据服务系统”。联合天兴乡开放天兴洲生态环境监测等场景。此次处置中,低空视觉数据集前期积累的长江滩涂地形数据,更让无人机航线规划效率提升40%。
核心价值:破解基层技术创新“钱、人、用”三大难题
“沙滩车处置只是缩影,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基层技术落地的难点。”洪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运行联合创新实验室”采用“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模式,作用在三方面:
一是融合资源降成本,软件自研、共享无人机复用,极大降低了开发和使用成本,城运中心工程师带领高校实习生参与项目开发,“零财政投入”搞技术创新。
二是协同闭环提效率,“政府出场景、高校攻技术、企业供算力、科投做转化”的模式,让技术精准对接基层需求,避免“建而不用”;
三是资产沉可持续,此次实战产生的数据已汇入洪山区“城市低空视觉数据集”,为后续算法迭代与数据资产化奠定基础。后期将以数据交易转化支持系统持续迭代。
目前,“洪山区城市低空数据服务系统”已覆盖11类场景,8类低空AI视觉识别能力在3个街道落地,与洪山区城管局开展的“空置地块”监测巡查模块刚上线,正以数据替代人跑路,这种“低成本、可落地、能持续”的案例,为基层“一网统管”提供了样本——当技术真正沉到一线,治理难题便有了“慧眼”破局的答案。
编辑: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