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分新秒异,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近年来,武汉市成立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建起武汉超算中心,增强大模型培育,积极协调数据开放和共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700亿元,近三年年增速超过30%。未来,武汉也将继续扎实推进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高地。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概览
2024我们取得了什么
优质企业加速集聚
全市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000余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业29家。
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楚才系列10款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正加快在工业、应急、服务等领域应用。
生态平台支撑发展
依托重点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建成人工智能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超过80个,形成国内领先的特色优势。
典型场景垂直渗透
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建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6个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超过500项。
技术攻关加速推进
聚焦智能算力芯片、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数据库等重点赛道,近3年先后立项重大专项、重点研发等技术攻关项目超70项。
未来我们瞄准了什么
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发力
2025年,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行动,建立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体系。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开发利用
2025年,聚焦12个行业领域,建设不少于20个高质量数据集:
工业制造领域
科研创新领域
交通物流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
现代金融领域
教育教学领域
商贸领域领域
人力资源领域
文化旅游领域
绿色低碳领域
农业农村领域
城市治理领域
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赋能
每年遴选一批性能先进的垂直行业模型,对牵头研发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热烈欢迎和服务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在汉先行先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之城。
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算力服务补贴券。通过平台赋能、算力券补贴等方式全方位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使用人工智能门槛和成本。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支持。
工作动态
工作成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重点工作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目标 主要任务

到2025年,在图计算、数据治理、大模型、机器视觉、遥感图像解析等人工智能领域形成10项以上首创性技术,打造1个以上通用大模型、10个以上行业模型、5个以上公共数据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过400项,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生态,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场景应用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

01 实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计划 加强人工智能理论创新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02 实施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 强化智能算力要素供给
加强大模型要素支撑
培育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
03 实施人工智能产业提能计划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
打造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加强龙头企业招引
04 实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 推进智能制造迭代升级
推进智能建造自主可控
实现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
推进智慧教育数字化赋能
加强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
05 实施人工智能集聚发展计划 建设武汉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
建设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建设武汉大数据安全示范区
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园区
06 实施人工智能生态营造计划 强化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多层次人才服务队伍
完善专业化服务机制
行业标准
互动问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