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15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来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19-08-29 10:49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市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159号提案“关于以文化建设为契机,打造武汉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建议”收悉。针对我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发展提出的三点建议,我局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一、 整体规划,推动公共图书馆硬件条件不断提升

  在各级政府及文化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公共图书馆近年来通过重新装修、开辟新的服务空间、建设新馆等方式改善了整体办馆条件。武汉图书馆在更新了阅览室书架和桌椅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装修了少儿阅览室和精品展厅,使得整体阅读环境有所提升。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引进千字屋项目,在馆内开辟了新的服务空间,成为其服务效能增长点。江汉区图书馆和江夏区图书馆的馆舍得到重新规划和装修;江汉区图书馆在文体中心即将建成面积为2500平米的分馆;江夏区已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设立了“青少年中心”分馆;洪山区通过“区校共建”建设了洪山区图书馆新馆;江夏馆、东西湖馆、青山馆、硚口馆、汉阳馆、蔡甸馆、汉南馆和新洲馆都有了新馆建设的规划,其中东西湖区图书馆规划建设2.8万平米的新馆。我们将进一步从统筹建设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角度出发,重点规划发展那些硬件条件仍然比较差的地区,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布局的均衡发展。

  二、引入社会力量,探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新模式

  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近年来积极推行总分馆制,全市已基本形成由市级图书馆、区级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组成的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并以特色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流动服务点作为其有效补充。全市公共图书馆通过多种模式推动了分馆建设工作,以江夏区图书馆的“金港”新区分馆为代表,与街道社区合作建立分馆,突破较为单一的借阅服务,将讲座等各类图书馆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服务。以武汉图书馆的“物外”分馆和洪山区图书馆的“九丘书馆”分馆为代表,与书店合作共建分馆,将图书馆服务整合进书店的日常运营。以江岸区图书馆的“青年之家”分馆为代表,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分馆,将图书馆服务整合进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服务。以江汉区图书馆的“金桥书吧”和硚口区的“武胜书吧”为代表,与咖啡吧、茶社等休闲场所共建分馆,将图书馆服务整合进休闲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共建立了138个分馆。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引导,努力为引入社会力量办馆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三、打造品牌活动,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

  全市公共图书馆在做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近年来不断丰富服务手段和方式,积极开展讲座、展览、培训、读者沙龙、电影展映等各类读者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参与面广、影响广泛、社会效益好的文化活动品牌。武汉图书馆的“武图悦读”、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千字屋”、新洲区图书馆的“问津读书节”、东西湖区图书馆的全民阅读“四季读”品牌推广活动、洪山区图书馆的少儿读书系列活动品牌“洪孩子”、汉阳区图书馆的“琴台知音读书会”、江岸区图书馆的“启明盲人读书社”、武昌区图书馆的“文华悦读”、江汉区图书馆的“金桥”书评活动、江夏区图书馆的“江夏书坊”、硚口区图书馆的“社区名家讲坛”、蔡甸区图书馆的“知音文苑讲堂”、青山区图书馆的“书香青山”、黄陂区图书馆的“木兰读书”系列活动和汉南区图书馆的“汤湖论诗”等,都是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典型代表。这些品牌活动均是常年开展,有效提升了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效能。从2013年到2018年,我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数量增加了33%,办证人数增加了214%,流通人次增加了33.4%,读者活动场次增加了71.5%。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一馆一品”工作的建设,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打造品牌活动的专项经费,引导市区公共图书馆创建更高质量的活动品牌来提升服务效能。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5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