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5G、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建设,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022年全国首批实现行政村5G网络“村村通”。2021-2022年,我市连续2年被工信部推荐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我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随着扩展现实(XR)、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大带宽、低时延、通感化业务的普及,对网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双万兆”网络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的演进方向。2023年4月,省通管局发布“登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率先建成“万兆城市”。2024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创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实施基础设施扩容工程,启动“万兆城市”建设。按照市政府部署,研究制定了《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高质量、大带宽的5G移动通信网络,高速率、广覆盖的全光接入网络,高品质、低时延的全光运力网络,5G-A网络和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同时,从“网络供给能力、网络服务质量、网络应用示范”三个方面提出14个关键量化目标。
一是网络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90%,100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数量突破350万,FTTR用户数量达100万户。行政村千兆光网通达率100%。
二是网络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到2025年,全市重点场所基本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移动网络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50Mbps、上行不低于150Mbps,移动网络达标速率占比不低于99%。5G流量占比达到70%。用户感知度综合得分不低于95分。
三是网络应用示范提档升级。到2025年,累计新建或改造具备5G-A能力的基站16000个,建成5G虚拟专网600个,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超过1600万个。结合5G-A和50G-PON端口试点部署,打造15个以上万兆应用示范案例。
三、主要任务
重点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提能升级、网络服务质量提质升格、网络创新应用融合赋能、网络资源要素共建共享4个行动,细化提出11条任务。
1.网络基础设施“提能升级”行动(3条):一是构建“公专并举”的高质量5G网络。二是在千兆固网基础上开展万兆试点接入。三是加快构建城市超高速全光运力网络。强化骨干传输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启动武汉-宜昌高速直连链路建设。
2.网络服务质量“提质升格”行动(3条):四是推动重点场所网络“信号升格”。分期分批完成不少于100个重点场所网络优化。五是促进网络监测评测“能力升格”。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移动通信用户感知度评测,形成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六是加强网络先进技术应用。加强终端新技术试验,丰富5G终端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3.网络创新应用“融合赋能”行动(2条):七是加强技术融合型协同创新。加强技术攻关和协同创新,围绕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八是推动万兆应用赋能试点示范。建成不少于10个5G-A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打造不少于5个万兆智慧园区/楼宇。
4.网络资源要素“共建共享”行动(3条):九是加强规划标准保障。加强电信基础设施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衔接,做到通信配套基础设施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十是深化资源共享开放。强化5G 基站站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需求统筹和共建共享。推动各行业向电信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运维便利。推动行业设施资源以合理公允的市场化方式实现开放共享。十一是强化通信设施保护。防范和遏制全市地下通信管线破损事故发生,依法依规打击故意损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行为。
四、工作要求
从“统筹协调、责任落实、产业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力度。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武汉市推进5G商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集约建设,保障公平进入,推动跨行业共享,形成建设合力。结合《行动方案》目标,建立关键指标监测统计和工作进展跟踪督办机制。
二是严格责任落实。基础电信企业承担“双万兆”网络建设主体责任。各区人民政府应充分发挥属地管理、服务职能。市直相关部门应协调本行业为网络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加强产业应用。充分发挥我市光通信产业优势,加强相关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丰富终端类型和产品形态。充分发挥高性能网络的基础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园区)加强网络配套,鼓励行业创新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