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近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现就《建设方案》背景依据、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2022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将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遴选20个左右的城市(地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从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资源供给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是知识产权领域首个经国务院同意开展的示范创建项目。2024年1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的通知》(国知发保字〔2024〕4号),武汉市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有关单位起草了《建设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和武汉市政府联合报送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
二、主要内容
《建设方案》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建设目标、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组织保障,并附任务清单及责任分工。
(一)建设目标。《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在83.5分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年度版权登记数达到8500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办理周期压减10%以上,全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调解案件超过3500件;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不低于95%,全年平均结案时间压缩至100天以内。
(二)工作任务。《建设方案》共提出七个方面22项具体任务。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二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四是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五是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合作交流;六是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七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六大重点工程。
(三)进度安排。《建设方案》明确将2年建设周期分为动员部署、实施建设、总结自查三个阶段。
(四)组织保障。《建设方案》提出建立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实行任务“清单式”管理,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讲好“武汉故事”,营造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特色工作
《建设方案》着力彰显“武汉特色”,部署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六大重点工程。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原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围绕产业链创新发展,实施知识产权强企护链工程;围绕知识产权法治化提升,实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工程;围绕高品质知识产权人文环境构筑,实施知识产权汇智引领工程;围绕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生态圈打造,实施武汉都市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