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企业必须是在武汉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且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具有部署实施项目的财务投资能力,并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
申报企业应满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中相关标准。
申报企业应属于光通信制造及激光设备制造、电气及其他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和新材料等8个行业内中小企业。对优质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予以优先考虑。
项目投入主要包括与数字化改造相关的软件、云服务支出,网关、路由等必要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支出。
申报企业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提供的产品(服务)不属于国家禁止、限制或淘汰类,同时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申报企业应具有实际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绿色、安全,相关转型经验具有示范带动和推广复制作用。
申报企业不属于获得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企业〔2022〕22号)中的数字化改造试点企业。
《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 年版)》延续 2022年版整体架构,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对评测方式进行了调整优化,其中,数字化基础、管理和成效三个维度采用评分的方式确定等级,数字化经营部分用场景等级判定的方式确定等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从五个方面明确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是开展数字化评估。中小企业需从数字化基础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内外部转型资源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评估,结合业务环节和管理环节的潜在转型价值,明确数字化转型优先级,切实提高转型效率。
二是推进管理数字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构建与转型适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深化跨部门沟通协作,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三是开展业务数字化。中小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订阅式服务、轻量化产品等降低转型成本。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业务环节转型,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基于数字化产品的增值服务。
四是融入数字化生态。中小企业应积极对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生态资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协作配套,利用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
五是优化数字化实践。中小企业应从数字化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估数字化转型成效,根据现阶段资源禀赋和转型现状调整数字化转型策略,选用相应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转型策略的适配性。
根据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从易到难。中小企业需充分运用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小快轻准”)的应用和订阅式服务,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优先推动数据资源采集和汇聚,再逐步挖掘数据价值。优先应用成熟的数字化产品服务满足基础共性需求和行业特性需求,同时逐步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满足企业个性需求。
二是由点到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资源有限,需明确数字化转型优先级,合理规划转型路径。可以优先从基础扎实、潜在价值高的环节切入,再逐步扩大数字化在业务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覆盖范围,实现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
三是长期迭代。数字化转型是渐进发展、螺旋上升的长期过程。中小企业应适时对转型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估,因时因势优化转型策略,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久久为功。
四是多方协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单枪匹马”,需多方协同发力。中小企业需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自身能力。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应立足自身优势,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数字化转型给人感觉摸不着、看不到,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中,无处不在。所谓“卡脖子”可能和一些中小企业不熟悉、不了解、找不到或者用不起有关系。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主要是“五个一批”:
一是征集一批数字化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资源对接和推广应用。
二是总结推荐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和实践案例、典型经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组织一些系列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氛围,进而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是发动一批电商平台,助力中小企业降成本、拓市场、稳就业,进而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最近注意到阿里巴巴、京东、猪八戒网等推出了一系列为中小企业创造便利的行动。
五是开展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培训,以解决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提高小企业家这方面的素养和技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了“企业微课”,向企业提供公益免费培训,其中数字化应用课程占有相当比重。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鼓励地方加强政策激励,本着“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可通过“四个渠道”推荐产品和服务:除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推荐外,鼓励数字化服务商、有关企业自我推荐。
材料报送:登陆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www.miit.gov.cn)—企业局子站“工作动态”栏目,从《中小企业局关于推动落实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 的通知》中下载附件、填报材料,发送到szhfn2020@163.com。
特别说明:此项工作从征集推荐到评价公布等各环节都不收取费用。